近來,立法院正在審議相關組織改造法案,對於新設三級機關,將推動部份首長包括經濟部的產業發展署、能源署、中小及新創企業署,還有交通部觀光署等三級機關改為常務與政務雙軌制,亦即相關署長除常任文官外,未來亦可進行政治任命,故而引發各界爭議與反彈。在野黨無論是
國民黨亦或民眾黨皆大力反對。事實上
民進黨政府執政以來,以彈性用人,專業取才之名,致力擴大政治任命職務範圍,包括過去想要透過修正《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推動三級機關首長有一定比例得採雙軌制以及《聘約人員人事條例草案》,提出雙軌進用人等,然皆因爭議過大予以擱置,而今又再次討論雙軌制,此次問題爭點與過去差異不大,只是民進黨政府又過了幾年的實務對照,讓各界對於政府用人取才方式更加多了一份不信任感。
就支持雙軌制的論點來說,理想上,引進民間專才擔任首長,可避免人事過度僵化,活化人才進用管道,增加用人彈性,可提高政府決策的專業性與實務性,同時將創新思維導入三級機關,跟上時代腳步,期望藉之幫助提升政府效能,來有效解決問題。
就反對論點來說,雙軌制代表部份實施雙軌制的三級機關首長採政務職,將減少高階文官職缺,進而減少高階文官升遷機會。從人才訓練面向而言,也代表著我國高階文官將失去在這些職位歷練的機會,而影響後續拔擢更高階政務人才之培養,倘不易升遷,易斲傷文官士氣。
且每逢選舉或內閣更替,三級機關政務首長動輒換人,甚至連底下人事也會隨之更動,新首長及相關人員上下都對政策不熟悉對法規體系不夠瞭解,對政務銜接尚需有適應期。而且強化機關職位的政治派任色彩,易淪為「政治酬庸與分贓」。
事實上,過去幾年民進黨執政因為任用自己人來行事,亦有諸多不良案例,有些非以專才派任,有些為了用人不惜破壞文官體制,例如駐美代表政治組組長、發言人、機要等等都有黑官的批評,而在行事方面,甚至即使是獨立機關的首長,包括中選會主委、NCC主委皆有行政不中立的諸多爭議。
近來尚有健保署署長同一人短時間內政務、常務雙軌變換,破壞文官體制之批評。過去健保署署長皆以政務職任用的理由,乃是考量其預算規模龐大,且涉及健保政策擬定,影響民眾生活甚鉅,為確保相關政策推動符合民眾需求,而機關首長亦可以為政策成敗負責,其組織法明定首長政務任用,而今短時間在同一人身上實施政務、常任雙軌制,不但引發破壞文官體制聲浪,也讓人對於政府在用人方式質疑,令人喪失行政中立的信心。
彈性用人制度,人事鬆綁,向來是政府人力資源方面從過去以來的一項努力方向之一,在有些先進國家成效良好,然而許多良好制度在
台灣卻常出現水土不服現象,尤其台灣的政治選舉文化,往往影響許多政府人事的變動,無法真正的專業取才。從過去幾年實務看來,當專業取才,成為彈性用人的藉口時,伴隨而來的,反而更多任用私人,人事酬庸,造成更多的是責任不明確,人民對政府用人的不信任,公務員士氣遭受打擊,政府效能不一定能獲得提升,文官體制遭受破壞,行政中立淪為口號。
再者,《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第18條規定,「..三級機關首長除性質特殊且法律有規定得列政務職務外,其餘應為常務職務…」其性質特殊為不確定法律概念,其新的相關三級機關採雙軌制,其標準為何?是否可受公評?實質朝野更進一步討論。
總之,彈性用人制度原本立意良好,但理想跟實際總是有很大的落差,問題還是出在執行的人以及心態,尤其在台灣如此選舉至上的政治文化環境,為減少負面效果,雙軌制的相關標準規定與監督方式也應更明確,方能釋疑。
(本文刊登於112.05.04 風傳媒觀點投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