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總統府,接見2017亞太安全對話學者專家訪問團。)
世界前二大經濟體將正式展開貿易戰了嗎?
美國總統
川普23日簽署「301條款」備忘錄,為了對中國大陸違反智慧財產權進行報復,將針對1,500項航太及高科技產品加徵25%的關稅,總金額達600億美元。川普的說詞是希望此舉能讓中共正視鉅額的雙邊貿易逆差,但應該另有弦外之音。
無獨有偶,日本的安倍晉三內閣跟隨川普腳步,也宣布將對中國大陸及南韓的部份鋼鐵產品徵收反傾銷關稅,稅率為41.8至69.2%,將自3月31日起,為期5年。
大陸不甘示弱,也祭出報復清單,總額只不過是美國懲罰性關稅的二十分之一,並以農產及消費性產品為主,似乎是為了留餘地、好讓雙方日後有協商妥協的空間。
美國及中國大陸也分別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申訴,指控對方歧視他國企業及進行不公平的貿易行為。雙方究竟是真的單純因貿易糾紛而進行相互報復,還是為了爭奪更進一層的全球領導地位,值得各國持續密切關注。
為何川普在不到短短半年時間就變臉?難道他不知道,此舉可能危及美陸既存的貿易關係?去年11月初訪亞洲時,他在北京見證與中國大陸簽署值2,500億美元的貿易合約,也讚許中共對減少貿易順差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川普日前才同意北韓金正恩的邀請,預計今年5月將舉行前所未有的雙邊高峰會。此時大刀揮向
習近平的原因值得深究。
首先,川普無預警地開除國務卿提勒森,改任命對中國大陸及北韓立場強硬的中情局長龐培歐,接著近日又指派被稱為「鷹派之鷹派」的波頓接下國家安全顧問一職,可見川普往後的外交策略將不再輕聲細語,而是「胡蘿蔔與棍棒齊下」的軟硬兼施,昭告天下「我才是老大」的清楚訊息。
由於龐培歐缺乏外交事務經驗,美國外交政策的制訂很可能落在白宮手中,由川普及波頓總其事,這就有點像當年尼克森與季辛吉的組合。然而,波頓雖有豐富涉外經歷,卻又不像季辛吉主打「權力平衡」的遊戲規則,未來他如何處理東亞事務、尤其是美陸雙邊摩擦及北韓問題,以及美國與中國大陸在東南亞的競爭,都將檢視川普政府推出的「印太戰略」能否落實。
其次,川普剛剛簽署了「
台灣旅行法」,牽動敏感的台美陸三邊關係。該法雖對行政部門未具約束力,但鼓勵美國及台灣各層級官員進行互訪,打破美國自1979年以來,不允許台灣高層行政官員,像是總統、行政院長、國防及外交部長造訪華府的自我設限。
這項法律對提升台美官方互動當然有正面助益,特別是在兩國未有正式邦交關係的情況下,透過密切的往來確實能有效地增進彼此共識及合作
正因如此,中共的反彈才如此強烈,向美方進行嚴正交涉,認為已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及美陸三公報,日後定將密切注意台灣與美國的官式互動,甚至作為打擊台灣的藉口。
對此,
蔡英文政府不得掉以輕心,自以為能藉由台旅法來逃避國際現實對台灣的制約,而忽略台灣應在台美陸三邊關係所扮演的角色。高雄市長陳菊在美國的演講正確地指出蔡政府「對美國有期待、但不能依賴」。然而,
民進黨一味地倒向美國、棄改善
兩岸關係於不顧,令國人無法認真看待陳菊的這番表態。
最後,開打貿易戰是川普重新找回「美國第一」地位的起手式,因這是最快速、又不會傷筋動骨的利器。北韓因受不了經濟制裁的後果,主動向美國及南韓示好,承諾近期內不會進行核武或導彈試驗。加上大陸軟調子地回應貿易戰,這些事態發展都讓川普自認其棍棒方式奏效。
台灣有些媒體對美陸貿易戰幸災樂禍,以為台灣可從中獲利,甚至還有學者認為「台旅法」是川普送給習近平的「登基賀禮」,這些都是對美陸競合關係的不正確解讀,因為兩隻大象爭吵,腳底下的草都會遭殃。
波頓即將接任國家安全顧問,龐培歐接任國務卿,加上長期友台的薛瑞福去年底也接任美國國防部亞太助理部長,這些任命案顯示川普政府對中國大陸的立場將轉變為強硬,彼此的衝撞將是未來東亞區域政治的主旋律,蔡政府務必小心因應,以免成為兩強競爭之下的犧牲品,畢竟中國大陸雖無力報復美國,對付台灣卻是綽綽有餘的。
(本文刊載於107.03.26 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