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Free Trade Areas。)
在
美國商務部發布制裁大陸中興通訊1周後,終於看到商務部表示,允許中興以非正式程序提供額外證據來顯示其「合規」努力。美國財政部長穆欽也表示願意前往中國,就經貿問題進行磋商,並對雙方達成共識持「審慎樂觀」態度。這些發展如同引人入勝的經貿連續劇,將世人引入另一回合的「
美中貿易戰」高潮。
「自由貿易」是將經濟大餅做大的最有效途徑,故絕大多數經濟學家都主張自由貿易。奈何,理論卻無法告訴我們參與貿易的各方可以分到多少做大的餅,只說它是由「貿易條件」來決定。世界貿易組織(WTO)規範了貿易的遊戲規則,卻也無法規範貿易利益的分配;這是
川普派認為遊戲規則大大嘉惠中國但不利美國,必須重建「貿易新秩序」的原因。
翻開國際貿易史,基本上就是落後國家一直使用「國家干預」來促進出口、先進國家鼓吹「自由貿易」來獲取更大貿易利益的歷史。英國在15世紀相較於比利時、荷蘭這些「低地國」,是個只能出口羊毛的落後國;透過亨利七世、伊莉莎白一世的保護主義─補貼、分配壟斷權、間諜活動、挖角低地國技術工、禁止出口羊毛等手段,才逐漸完成紡織業的「進口替代」,打敗低地國,成為歐洲高科技中心。
英國全面領先後就開始鼓吹自由貿易,變成德國和美國在宣揚「幼稚產業保護論」─國家需要一段時間來保護初期產業,對抗先進國成熟產業的競爭。美國成為全球首強後,又變成自由主義的捍衛者,直到中國也利用英國、美國、日本的類似手法崛起之後,美國發現再不介入就來不及了,這就是川普崛起及當前美中貿易紛爭的歷史鋪陳。
比較不同的是,中國已經以空前的速度崛起,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並在世貿規則的庇蔭下獲得巨大貿易盈餘,但國家卻還透過各種手段大力支持企業,「不公平」地向對手國攫取貿易利益,加入世貿的部分承諾也遭疑執行不力-包括強制外商技術移轉來獲得投資機會,這是美國川普的貿易政策雖然激烈,但基本上仍受國內支持的原因。
英國花了百年時間,才超越了低地國的技術。美國即使經濟量體沒中國大,畢竟在方方面面的技術上仍居於領先,隨手一掐都可以讓他國企業性命垂危。即使是「殺人一萬,自損三千」,也必須讓高調標榜「中國製造2025」、「厲害了,我的國」的北京清醒一些,認識到市場不是一切、「技術才是硬道理」的真相。
我們預期,在美國財長訪問中國之後,中興通訊的問題從「加護病房」轉移到「普通病房」、獲得紓緩的機會很大─只要能在貿易及投資市場開放、智財權保護、消除美中貿易赤字等問題上獲得美國滿意的共識。
(本文刊載於2018年4月23日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