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去年就提出「活路模式」的構想;今年哥國與我斷交前,馬英九再度提出「活路外交」,認為我國應該更靈活地處理外交上的問題。民進黨人士則多嗤之以鼻,視為投降外交。
行政院副院長邱義仁數年前在國安會秘書長任內提出「烽火外交」,證明最多只能挖到像聖露西亞之類的小國,但卻常燒到自己的眉毛。不過,陳水扁還是一口咬定,中共對台灣外交的打壓,不分藍綠,而且,「只會愈來愈嚴峻,甚至明年新總統產生新政府之後,日子也會一樣不好過」。
表面上聽起來,陳水扁這番話,似乎沒有什麼錯;既然中共打壓不分藍綠,馬英九的活路外交,似乎多此一舉,甚至不無媚共之嫌。不過,仔細推敲,陳水扁這番話,有其特定目的,一方面是為「烽火外交」辯護,另一方面則為未來數月繼續推動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之類的外交行動找理由。
首先,陳水扁最近透過華府全國記者俱樂部視訊會議向美國嗆聲,但又不理會美國的善意勸告,繼以台灣名義加入世界衛生組織遭美、日、歐盟強力封殺之後,仍堅持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哥國在上月投票反對我國以台灣名義加入世衛後曾表示,該國在世衛立場與美國一致,固然只是一種託辭,但只要我國今後繼續以台灣名義加入世衛與聯合國,必然會有更多邦交國群起效尤。
其次,民進黨推動烽火外交,本來就知道我國挖中共外交牆腳,北京自然會反挖回去,這時就能將中共對台灣外交的打壓出口轉內銷,在國內製造悲情,化為選票。
如果國民黨在二○○八年主政,必然要在維繫邦交國數字以及強化與大國實質關係上發展出新的思維。即使無法做到兩岸外交休兵,至少也要有助於外交情勢的穩定。
雖然馬英九提出活路外交,但是並不表示國民黨一旦主政,兩岸能立刻坐下來談,因為雙方必須先透過一連串的事務性談判,重建過去八年喪失殆盡的互信。而活路外交設定高層次目標,像參加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會,不易在短期內實現,但像成為世衛或世界氣象組織等國際組織的觀察員,卻不無可能在兩岸互信恢復與談判氣氛改善後成為事實。
畢竟,「未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撲鼻梅花香」,若不是民進黨這幾年的執政,北京也許還不會懷念一九九○年代兩岸交流比較順暢的那幾年。
(本文刊載於96.06.13 聯合報第A15版,本文代表作者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