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兩天的強震再度地喚醒人們以往不甚愉快的記憶,不僅在股市交易上立即反應出投資大眾的焦慮以及學者、官方對於地震預測的爭論,連帶地,一般民眾話題所談論的不外乎是接下來是否會出現更多的餘震乃甚至於會牽引出更大災難的地震。就此而言,「地震」顯然不純然僅僅是地殼板塊擠壓變化的自然現象,而是蘊育著更多社會人文的集體性意涵。
早在現代文明尚未進化以前,我們的老祖宗總是試圖透過自然萬象以及各種癥兆指標,以測得地牛的翻身跳動,估且先行不論該項的預測行為是否有其科學上的根據,但是,至少在偏屬於風險個人的遠古社會裡,上述的預測判斷卻隱含著安定人心、自我療傷的社會性功能。至於,在當今風險社會、集體化的文明國家裡,固然人們已經知曉透過各種趨避危險的機制設計,以減少天災人禍所可能造成的重大損失,但是,如果是扣緊現有人類有限的知能以及自然環境所衍生出來各種預料之中的災難,像是地震、火災、洪澇、土石流抑或氣候異常,那麼,現代的文明人理當在自翔人定勝天的行為模式之外,切身地檢視這種個別性焦慮背後所加總而成的集體性非理性。
準此,面對著人類的有限理性,我們實則有其必要重新檢視何謂文明的價值標準以及對於未來子孫的生命願景,畢竟,一味地突顯科技至上、物質享受、以及人定勝天的思維準則,那麼,即便是遭逢到人力所不可抗拒的意外事故時,其思索的基準斷然不在於:如何透過集體的力量以謀求更多經濟安全的保障,而是去思索如何增益、提昇每個人的判斷能力,包括消極性地免除更多非理性行為的傳播與感染;以及積極性地去尋求更大公約數的集體共識,像是對於自身日常生活環境的維護以及自然生態資源的保存。
總之,容或我們並無法明瞭當代人類社會對於自然環境過度開發之於地牛翻身變動的可能影響,就此而言,無論是多大的防範作為,充其量僅是將可能的災害損傷降到一定的程度,也就是說,在這個層次上,我們對於「地震」是束手無策與無可奈何的;但是,我們卻清楚地知道長此以往人類社會對於自然環境的掠奪破壞以及對於自身處境的短視無知,那麼,除卻地震之外的各種天災人禍,其殺傷的破壞力將會是不可收拾的。準此,「強震」是長長久久存在但卻是偶爾驚鴻一瞥的出現,至於,水患、火災等等無法計數的「餘震」卻是悄悄地蜂擁過來而隨時可能出現在妳我身旁。總之,「強震」與「餘震」之別將不僅是一字之差,而是充滿著更為深邃的人文社會思考!!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本文刊登於90.06. 中央日報中央公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