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去年五月上台後,一開始由於「新手上路」,不但各部會施政顯得生疏與粗糙,更出現嚴重的政策扞格與不協調,曾引發社會輿論的強烈抨擊與責難。繼而因為核四與兩岸問題的處理,更進一步導致朝野對政府以「意識形態」治國的質疑與決裂。到目前為止,兩岸經貿關係雖因「小三通」的實施與陳總統元旦文告中對兩岸「政治統合新架構」的善意表示,而有略微緩和的跡象,但核四問題的僵局卻似乎並沒有因為大法官釋憲文的出爐而改善,朝野政黨走向政治對決與攤牌的態勢,反而益愈有一發不可收拾的可能。回首這半年多來,國內經濟發展環境每下愈況,民眾資產大幅縮水,企業投資信心嚴重衰退,再加上政府基礎建設推展進度的遲滯落後,將民眾生計與產業經營環境打擊至谷底。究其真正的導火線,無非是民眾對政局紛擾與不安喪失信心所致,如今,眼看開春後即將再次上演朝野間的「核四攻防戰」,不得不讓我們對此事件表示特別的憂心。
反觀美國的例子,雖然前陣子出現過總統候選人開票數計算上的爭議與訴訟,但在聯邦法院作出最後裁決後,情勢立即得以掌控而恢復正常。日前布希總統已然正式宣誓就職,其所提名的閣員名單亦大多獲得國會的通過而敲定。由於布希一上任便要面對美國經濟在快速成長近十年後即將的反轉與衰退,故其將美國經濟成長力道的繼續維持視為就任後第一項重大的任務,從而更提出十年一點三兆美元的減稅計畫。雖然該項計畫還未經國會討論通過,但日前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葛林斯班,在參議院預算委員會舉辦的公聽會上,對布希總統的減稅政策已公開表示支持。全球的市場分析專家皆認為,此可解讀為保護美國經濟強度或至少能夠「軟著陸」的良好訊息與指標。相較之下,在太平洋彼岸的我國,從去年總統選舉迄今,卻仍然處在政爭不定的社會氛圍中,豈不令人感嘆。
其一,為尋求社會各界的共識,去年一年政府主動籌辦了許多全國性的會議(包括財政、知識經濟、經濟發展與科技等),其未來成效如何固尚待觀察,但從討論的內容與建議大多是以前已經不斷地被提出過的情況觀之,政府透過大型會議而企求據以形成政策落實的可能性,似乎並不甚高。農曆年前,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破例在例行院士會議之外,召集海內外財經院士群,舉行財經會議並於會後向陳總統報告。綜觀其內容,其實皆不脫這幾個月來國內財經專家所談論者,吾人固然希望透過國家最高研究機構的建言,能真正發揮轉化落實為國家財經方針的效果,但此畢竟非政府正常體制內應有的運作模式。政府財經部會若未能擔負其專業或政策性的職責,便表示此團隊的施政能力出了問題。
其二,政黨輪替後,執政黨雖然取得政權,但卻「贏得不過癮」,因為國會的多數仍屬在野陣營,致令其政策的執行無法「暢通無阻」;在野黨雖然失掉政權,但卻「輸得不甘心」,因為陳總統乃為少數總統,致讓在野黨無法甘願扮演「全然配合」的消極角色。處此情況下,除了朝野皆應真心回歸憲政體制外,更重要的是執政黨須有認清與接受現實的胸襟與智慧。既然民眾已經把全部的信賴交給執政黨,執政黨就應該有能力與責任處理好這種矛盾體制下的施政困境。朝野對立與爭執中,社會民眾的福祉已變成被犧牲的祭品,算起總帳來,執政黨要付出的最終代價必定要多一些。
其三,國會的改選固然讓執政黨有機會改變現今的困頓情勢,但在此之前,卻先要讓整個社會歷經危疑不安的煎熬過程。不論是爭取或壓迫在野黨提早提出「倒閣」案,或者拖至年底的原訂選舉時間再改選,皆表示蛇年這一年我國的財經環境將仍然無法擺脫掉政治鬥爭不安因素的干擾,如此,民眾脆弱的信心不知將伊於胡底。農曆年前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的降息以及大法官核四案解釋文的出爐,便帶給民眾立即的希望與信心,股價指數漲逾千點,可見社會大眾「渴望」政治清明的心態何等急切,政府豈能不知。
總之,新政府執政這八個月來,應該已深深感受到民眾對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視,更應該深切體會到政治安定對民眾信心的重要性。看看美國,想想自己,政府惟有以生聚教訓的心情,才能為蛇年開創出新的氣象與格局。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90.1.28工商時報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