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以來,一連串的經濟變化與訊息,確實令人無所適從。
在實體方面:日幣回貶破百元後,雖然帶動日本消費物價的上升,但剛出校門的大學就業機會,以及企業獲利均有改善;而人民幣持續升值和美國「再製造業化」的政策下,包括鴻海在內的廠商,紛紛減縮員額和加班時段,不過大陸房價與新建案的推出依舊緩步攀高。
至於在金融交易與對未來的信心上,雖然北韓與伊朗戰雲密布仍在未定之天;但美國的道瓊工業指數屢創新高,誠可謂一日數市;而消費信心指數更回到金融海嘯前的最高點,過去一個月以來,消費信心指數激升一成。
不過鏡頭如果拉到歐洲,法國總統的施政滿意度跌落三成以下(不滿意度更高達七成五),和馬總統不相上下;而西班牙和希臘財政改革的陣痛依舊,示威活動日增。放眼全球經濟,真可說得上是,東山飄雨、西山晴。倒是對於深切仰賴對外經貿的台灣,現在究竟是風雨前的寧靜?抑或仍需有柳暗花明的耐心等待呢?
晚近以來,台灣的社會困頓,主要是源自於爭食者眾和備多力分;更在利益均霑、層層轉包之下,使得風險承接與獲利豐厚性不相對應,經常讓勇於負責任事的人倒楣。也就是在勞逸不均與權責不對等下,企業界難以對未來有良好預期,投資意願因而低落;間接則反映在薪資長期停滯,與消費萎縮。
其實,畫地自限的僵化思維,經常是源於恐慌與不確定感。
從這次漁船的不幸事件看,有九成三的人民誓言做政府的後盾,要求政府做該做的事;即使面對台、菲的暫定執法線,也能輕易跨過。由全球環境看來,台灣主要貿易對象中、美、日三國,都有不錯的未來展望;而原油價格也正緩步走低中,對於出口實在沒有理由看壞。此外,日圓貶值更可以降低台灣的加工進料與設備成本,非常有助於產業轉型與改善民間消費。
再加上司法改革的初步成效浮現;年金制度的調整,也取得了充分的社會共識;如今,朝野上下都知道全力拚經濟的道理。
在內政以修、外部局勢漸漸明朗,民氣又可用之下,貴為國家元首的馬總統,您必須果敢堅毅,帶領全民打破不正當利益的共犯結構,才能衝出台灣經濟的新藍海。
(本文刊載於2013年5月19日聯合報論壇)
(本文謹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