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關心藍白合的選民,都知道在野力量若分散是很難贏得大選的。好不容易盼到十一月十五日
國民黨與民眾黨簽訂了「兩黨協商共識」,可是腳才踏出門就有雜音出現,接下來幾天氣氛詭譎,環繞在民調抽樣誤差的爭議,是三趴還是六趴?儘管如此,仍有不少人寄望好酒沉甕底,好事總會多磨。然而,就在廿四日柯與侯先後前往中選會登記的那一刻,希望政黨輪替的選民們洩氣了。
相信多數人看不懂,這場戲怎麼開始,又怎麼結束?真的是因為民調抽樣誤差的解讀,在兩黨間存在「天」與「大」的「誤差」嗎?
一樣是十一月廿四日,卻是五年前;那天是「九合一地方公職選舉」投票日,大家還記得台北市開票過程嗎?由於公投有十個議題需要蓋十個章,把投票時間拉長了,許多人質疑邊開票邊投票所產生的技術性犯規。筆者則特別注意到一件更不可思議的事情,那就是前面三個半小時開出約一百萬張票,後面的三個半小時卻只開出十餘萬張票。
隔壁的新北市在凌晨之前就開完兩百多萬張票了,照理說台北市不應該拖到翌日兩點半。這件事,當時中選會未說清楚,可是做為當事人的柯P,有秉持一貫求真的態度去了解嗎?若換成是丁守中「險勝」,柯P陣營不會去追真相嗎?五大弊案可以成為避案,這件事若也是避案,不就是毀了大家原本寄望可翻轉
台灣政治的柯P本色嗎?這才是筆者最納悶的事。
照理說,那一晚過了十一點已開出約一百萬張票,再半個小時就可以全部開完才對。彼時,尋求連任的柯P和國民黨的丁守中仍在纏鬥中,不少媒體名嘴認為柯連任不妙,因未開出來的票許多在文山區。沒想到最後由柯險勝三二五四票。
雖然丁陣營立即聲請重新計票,當時我告訴他周邊的人,重新計票的結果不太可能翻轉,說不定還會多輸一些,沒想到我烏鴉嘴成真!詭異的是,此事只有漣漪沒有波浪,更沒有排山倒海的追真相;媒體的報導力度還不如政治人物牽小手,更不如三趴六趴的爭執。大家只要將柯、丁互換角色就會有所質疑,不應船過水無痕!
柯P一向求真、敢說、坦直,這原是筆者所寄予厚望,能開拓政治新局者;可是,此事過後,只有時任北市選委會主委的副市長走人;但不久之後,他卻當了陳其邁的副手。
我不知道這兩個十一月廿四日是否有關聯,而導致藍白不會合?三趴六趴之差應只是個導火線吧!
話說回來,十一月十五日藍白在討論共識時,都知道關鍵在民調,也應心知肚明,選民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支持綠的。換言之,當母體存在系統性偏誤時,民調的抽樣誤差並不能按一般抽樣分配理論來計算。試想,在一○六八個樣本當中,只要有五十個受訪者一致且刻意來支持某配對,這個誤差就有六趴之多!足以創造出所謂「最強組合」的意象。
再者,關於民調機構、調查方式、選樣方法、執行時間與樣本加權等,既然各有民調專家協助,也應在討論時達到共識才對。最後,採家戶電話或手機,因各存在年齡選樣偏誤,前者可能有較多年長者,後者則偏向非年長選民;但這些偏誤都不及政黨屬性來得大,遑論抽樣母體中存在至少三百位可能攪局的受訪者,這個偏誤才是大啊!
(本文曾刊登於112.12.12聯合報名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