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美國之音 via Wikimedia Commons)
蔡英文於5月28日接替
蘇貞昌成為
民進黨主席,不僅創下第一位三度擔任最大在野黨主席的歷史紀錄,更奠定她個人邁向總統之路的堅實根基。
如果沒有任何意外,蔡英文將在未來兩年裡,自我塑造成綠營最有勝算的唯一希望,且有能力帶領民進黨重返執政。因此,回任後的第一件重要黨務人士安排,就是盡量做到派系平衡、世代接班的態勢,進而營造唯我獨尊的領導氣勢。
要說蔡英文真的運氣好也不為過。本來此屆的黨主席選舉應是民進黨有史以來最激烈的一次,因為不僅蘇貞昌欲尋求連任來搶佔黨機器、為自己爭取黨內總統初選的先機,而謝長廷也因個人不滿蘇溫吞處理民進黨
兩岸路線轉型而決心投身參選黨魁,以堵蘇為唯一目標。
不過,人算真的不如天算,一場由與蔡英文小英基金會關係密切的核心成員所發動的「太陽花學運」,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就震撼
台灣政壇。學運對
國民黨政府的衝擊當不在話下,連綠營內部都驚駭不已,深怕就此失去政治舞台。蘇最後被情勢所迫退選,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蔡英文歡喜收割,所謂「沒有位子的心態,他的時空更寬廣」根本只是掩飾內心落寞的場面話。
在學運的影響下,民進黨派系大老紛紛因勢所逼而退居幕後,留給蔡英文一個能充分發揮的大好機會。當然,在民意普遍不滿意
馬英九總統的情況下,民進黨很有機會在年底的七合一地方選舉及後年的
總統大選捲土重來、重新拿下暌違8年的中央執政權。對蔡英文個人而言,此時的天時地利人和確實是任何政治人物求之不得、天載難逢的機遇。
不過,嚴峻的考驗往往也伴隨著機會而來。
首先,對蔡英文的第一道難關就是如何帶領民進黨遵守民主規則,依循國會機制來扮演好在野黨監督政府的角色。也許綠營人士會問,民進黨本就是民主政黨,怎可能不知民主規則呢?然而,霸佔主席台、封鎖議場、對政府官員叫囂辱罵等行為,就是所謂的民主政治嗎?民進黨甚至還獨創「多數暴力」一詞,根本不願意遵守「少數服從多數」的最基本原則,遑論其他問政應有的理性態度。
國人一直不滿民進黨只知一味反對、製造對立,空有政治操作,卻提不出對應之策的非理性立場,這也是為何就算國人再怎麼不滿意國民黨政府的施政,也不信任民進黨的主因。如果蔡英文想重振國人對民進黨的信任,這將會是她的一大考驗。
其次,民進黨的派系大老固然因學潮而退居第二線,然民進黨顛撲不破的傳統就是派系利益永遠高於黨的利益,更不用說國家利益了,這是蔡英文2012年競選總統時的親身經歷,相信她至今仍無法釋懷。
現在的沈潛不代表就一定永遠臣服,畢竟這些綠營大老身經百戰、縱橫政壇數十年,當然不容易心悅誠服地接受蔡英文的領導,甚至可能還不願真心看到蔡英文真的成就個人偉業、成為中華民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性總統。因此,如何擺平派系內鬥將是蔡英文未來兩年的最大隱憂,更何況還有黨內台獨教義派的牽制。此次的黨務人士安排看得出來蔡英文確實掌握到派系平衡的訣竅,她當然不希望因派系問題而影響自己尋求大位的機會。也許我們會看到全然不同、更加老練的蔡英文在處理派系問題。
最後、卻也是最重要的習題,當然是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或是蔡英文個人的兩岸立場是否被大多數國人所接受,因為這將是她能否跨越「最後一哩路」的關鍵。學運也許為她打敗黨內敵手,卻也為她兩岸路線轉型埋下陰影,因為幾位學運核心成員的台獨立場既是她爭取台獨教義派支持的理想奧援,卻也是蔡想爭取中間選民認同的包袱。這可能是為何蔡英文在面對外界質疑她與這些學運成員關係時,會先採取迴避態度的原因,畢竟她還是要先觀察社會對學運的評價再做定奪。
當然,要抹去各界對她「空心蔡」的質疑,她必須在未來兩年提出可行且廣為接受的兩岸說帖,否則拿著空洞的「台灣共識」就想招搖撞騙,也太瞧不起台灣選民了。
如果說蔡英文真的想改變國家,就應先從自己和民進黨的改變做起,學習遵守民主規則、提出具體可行的兩岸政策,否則到頭來只是空談而已,不足以讓國人放心把國家交給民進黨。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
(本文刊載於103.05.31 中央日報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