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More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國政基金會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用教育成就每一個小孩

用教育成就每一個小孩

國政評論 教文

作者: 郭添財 ( 2016年9月22日 14:03)
關鍵字:教育 關鍵指標 OEDC

%
熱門指數
分享


(圖片來源:桃園市公所)
親子天下雜誌從二○一○年起,每兩年從政府投入與領導者滿意度、閱讀力、教學力、弱勢關懷等四個面向,四十五項關鍵指標,來檢視全國二十二個縣市在教育上的投入和成果,讓大家見識各縣市政府在教育事業投入的程度以及經營教育事業的進步能力。從二○一六年剛發布的調查結果發現,資源、設備最豐沛的台北市由第一名退居為第四名而引發討論,認為經費資源的多寡並不能完全決定教育力的大小,而是用心、用力的整合性投入辦教育,更能夠決定各縣市教育進步力的強弱。

相對於輿論聚焦各縣市教育力高低的比較,我們更該注目的是針對一○五學年度國中教育會考,全國有百分之六點八三(約兩萬人)五科,有三成英文和數學兩科的國中生會考拿到待加強的C等級的教育現況,各縣市政府在過去兩年都過了那些努力,而且反應在此次的教育力調查中?其中連江縣國民中小學學生僅有七百多人,縣政府從小一開始就進行學歷監控,一旦發現有學生學習落後,立即進行補救教學,連續三年國英數在國中基本會考C的比例大幅下降。宜蘭縣推動課後照顧百分百計畫,由非營利組織進駐,對落後的學生進行補救教學等,都是各縣市教育力比較後設分析的重要課題。因為任何教育力的分析最關鍵的就是要進行解讀,並且成為下一步決策更好的趨勢依據。比較各縣市教育力的高低,不僅在政治上的作為,而是希望能夠了解教育問題,引導政策方法,並將教育施政調整到更對的方向上來,運用創意與政策溝通,將各項調查分析,精準的掌握,調整策略,以便能在未來讓全體教育人員調整、整合資源,提升教育進步力。

在學理上,教育力無法直接測量,所以必須要經由各項指標的設計來操作,使其成為可測量的變數。教育力的內涵和評鑑指標,要有整體性與多元性的關照。依教育活動內容、形式和條件來分析確認,例如校長領導、組織氣氛、行政運作、課程發展、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校園環境、組織文化等等複雜性和間接性。所以,教育一定要進行資源整合,否則再豐沛的教育資源投入,也不一定能測量出有很強的教育力。

首先,教育力一定要符合教育的本質和功能。教育力的效果必須要能夠發展學生潛能,引導學生向善、向上成長,並反應在國家人才培育與社會的進步發展上。目前國家重大教育改革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和一○七新課綱,其願景在提升中小學教育品質,成就每一個孩子,厚職國家競爭力;其理念在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適性揚材,多元進路,優質銜接;其最終目的不只是消極的要減輕升學壓力而已,而是要有更積極的作為,那就是確保國中學生基本素質和能力。要規劃多元的課程、教學和評量,來提供學生學習。除正式課程外,也要安排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及社區學習的機會,以培養學生團隊合作和終身學習的能力,以將每一個孩子都帶上來,用教育來成就每一個孩子的未來。

再者,綜觀各國為提升教育力,亦均以確保每一個學生基本素養和能力為依歸。美國二○一五年通過讓每一個學生都成功法案,強調應確保每一州都設定高的學生學習成就標準,並且針對落後的學生要求各州都保持績效責任,授權各州與學區教育決策者來進行各自的教育規劃,維持年度的共同評量,並且要減少學生與教師不必要而且沒有效率的測量與行政負擔。法國的小學到高中則有教育陪伴的相關措施,可以將中輟學生獨立出來實施教育措施,以進行補救教學。日本則進行全國學生素質與學習狀況調查,提供學生素質和能力的的扶弱政策。OECD也要求要從幼兒到高中教育對學生進行投資,要使學生獲得優良的教育,在完成高中學業前讓學生待在教育體系中,並獲得有效地融入社會和勞動力市場所需的技能和知識。

總之,媒體和社會大眾都能持續關心各縣市教育力的發展和消漲,是非常值得肯定與高興的事情。但是教育力的調查比較,重點不只在於比較各縣市教育力的優劣,而是希望能夠從這些數據中,分析各項資源的整合,確保每位學生在學習中都能獲得學習素質的保障,不放棄每一個學生,要把每一個孩子都帶上來,成就每一個學生,那才是各縣市教育力比較後設分析的真正價值所在。

(已刊登於105.09.09台灣時報)

%
熱門指數
分享 列印
0

文章表情 (你對這則文章的感覺)

回應意見
更多相關文章
國政評論 教文

歷任總統就職談教育...愈來愈「無言」
劉源俊 ( 2020年6月9日 11:18 )

回顧一九九○年以來的卅年,八任總統就職演說裡所講有關教育的內容,頗有可觀。演說稿是幕僚寫的,但施政的提綱,其中鋪陳絕對反映當時總統的重要觀點及核心幕僚的體認。國 ...

國政評論 教文

開學戰疫 忘了納爾遜故事吧
張瑞雄 ( 2020年2月27日 10:49 )

25日高中、國中小學和部分大學開學,新冠肺炎的防疫進入全新的挑戰,尤其一開始兩周是關鍵時期,如果這兩周內發生校園感染,一定會讓社會和家長心慌,所以各級學校都繃緊 ...

國政評論 教文

國際上中小學課程改革的關鍵因素
周祝瑛 ( 2020年2月6日 15:20 )

近年來,全球教育環境多變,有愈來愈多國家的教育政策必須大規模的調整,尤其對於攸關教育改革成敗的課程改革,更需投下大量資源,來協助改善各級學校的教學內容,提升學 ...

國政評論 教文

由蔡總統新年談話談起
戴遐齡 ( 2020年2月6日 15:11 )

蔡英文總統元旦新年談話,一方面誇大提高基本工資的效果,低估兒童托育補助銜接延長到三歲,所需的財務負擔!一方面又高調嚴詞,批評藍軍主張「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說法 ...

國政評論 教文

國際教育發展趨勢的省思
周祝瑛 ( 2019年11月14日 12:20 )

四十多年前,由吳姓建中青年所寫的一本暢銷書《拒絕聯考的小子》,在當時聯考還是窄門,十八到二十二歲同年齡層僅有百分之十到二十的學生有機會進大學讀書的年代,這本書 ...

國政評論 教文

教育部長人選難產 非國家之福
曾慧青 ( 2018年6月19日 16:02 )

教育部長吳茂昆上任40天就主動請辭獲准,惟自吳請辭後,教育部長懸缺迄今仍未有人接任,正當外界擔憂教育部群龍無首恐影響政策推動時,民進黨諸位立委日前受訪時卻認為沒 ...

訪客最新推薦文章
永續

二氧化碳產生量如何計算
胡思聰 ( 2007年6月12日 09:50 )

6月5日是環境日,許多環境保護的課題廣受各界關注。近來地球暖化的議題甚囂塵上,因此有關二氧化碳減量的問題特別受到重視。國內某環境文 ...

科經

惠台31條措施的牛肉上桌了
林祖嘉 ( 2018年4月17日 16:11 )

就在10日博鰲論壇蕭習會的同一天,廈門市公布了31條惠台措施的60條配套細則。在蕭習會上,前副總統蕭萬長向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希望 ...

社會

嚴肅看待單親家庭之於量質俱變的時代變...
王順民 ( 12月6日 16:45 )

一則關乎到單親家庭之量、質俱變的議題現象,實有其嚴肅看待之必要。 資料顯示:台灣地區每十戶就有一戶係為單親家庭,合計共有93萬戶 ...

訪客最新表情文章
科經

台灣及國際的醜態
吳文希 ( 2024年4月1日 16:00 )

前言 最近一段日子裡,臺灣境內發生好多不平常、不平靜的事件,諸如蘇丹紅污染的食安問題、金廈海域船難事件、桃園機場塞機亂象等,由此 ...

憲政

國民黨與民進黨憲政立場之比較
憲政法制組 ( 2007年3月7日 17:34 )

國民黨與民進黨在憲政立場上,有諸多不同之主張,本文將從國家認同、憲法架構、政府體制、憲政運作、責任政治、立委選舉制度、人事同意權 ...

教文

領袖的同理心
張瑞雄 ( 2022年9月1日 08:18 )

二○○九年八月,莫拉克颱風來襲,總統赴台東勘災,路上一對母子半路向總統陳情,「為什麼我們把票投給你,需要見到你時都見不到!」不料總 ...

空氣品質指標
名家觀點
  • ( 12月6日 16:58)
    陸委會主委邱垂正上個月12日在一場研討會上提出,「接受九二共識即等於承認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的論調;而本月21日海基會副董事長羅文嘉接受電台訪問時又再說道:「接受九 ...
  • ( 12月6日 16:58)
    激烈的美國大選終於結束,大家重新回到本身關注的問題上面,然而由於川普選上,而他的許多行為與政策難以預料,因此現在仍然有非常多的國家和個人必需針對川普未來可能的政策進行分 ...
  • ( 12月6日 16:56)
    日前傳出,剛剛在加拿大結束的CPTPP執委會會議中,台灣想要在這一次會議中能成立針對台灣入會的工作小組,再次沒能成功。本來我們政府部門宣稱加拿大與台灣關係良好,這一次由加拿大 ...
  • ( 12月6日 16:54)
    日前,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宣布說,他就任就一件事就是要簽署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商品課徵25%的關稅,對中國大陸進口的商品則課徵10%的關稅。結果墨西哥總統立即回應說,如果美國對 ...
  • ( 2024年11月13日 09:13)
    國發會每兩年的人口推計公布了,有一些關於台灣的未來值得大家關切。一、二○二八年將脫離人口紅利,也就是工作年齡人口(十五至六十四歲)占比低於總人口三分之二,扶養比將高於○點 ...
  • ( 2024年11月13日 09:13)
    最近有立委關心全民健保的財務問題並舉行公聽會,會中有學者發言「最花健保費費用的老年人,在健保的貢獻反而最小。」並建議健保財源結構應增加資本利得的徵收。有類似想法者並不少 ...
臉書粉絲專頁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