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截圖自「舒翠玲-看見孩子的未來」粉絲專頁。)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下稱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擴大、拉長,除了不斷攀升的確診病例、死亡人數怵目驚心之外,企業的困境、員工的辛酸、經濟的凋敝也逐漸顯現出來。影響所及,民眾除了對疫情的關心外,也開始對經濟的衝擊焦慮起來。因此,紓困融資及振興經濟,將是新冠肺炎下半場勝負的關鍵所在。
在疫情的蔓延下,不少國家禁航、封城,以降低疫情擴散,全球觀光、商務活動、產業與文化交流活動幾近停擺,國內消費者也不敢出門。不過,最近疫情稍有緩解, 消費人潮也有增加趨勢。
就目前報章雜誌上的報導,以及訪談的體驗,衝擊最大的服務業,莫過於航空、觀光飯店、旅行社與導遊等行業。華航、長榮公司,在各國禁航、封城之下,營業額約剩2成。周邊的伴手禮商店、免稅商店也跟著喝西北風。再者,觀光客不來,影響效應擴及旅行社、導遊、大飯店。指標的四、五星級飯店也只剩1.5至2成左右營業額。高鐵台鐵因密閉空間,載客率大幅下滑;計程車也在少了3至4成的營業收入。夜市、服飾店、書局都明顯感受到經濟寒冬。
台灣服務業佔GDP的6成5,就業人數佔總就業人口的6成,一旦挺不住經濟寒冬,企業倒閉、
失業人數攀升,將對經濟帶來重大的衝擊。
以批發、零售、餐飲、物流為主的商業服務業為例,屬於中小企業的家數就有85萬家,如每家4個就業人口估計,就有340萬人。影響之大,不容小覷。尤其是服務業,去年(2019)遭逢
美中貿易戰、
一例一休、大陸觀光客縮減的衝擊不斷,今年(2020)年初又碰上新冠肺炎肆虐,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隨著疫情擴大,政府推出第二波的紓困方案(2.0)包括針對受困企業員工的薪資補貼,司機及自營工作者的補助,中低收入、身障者的津貼,酷碰券的振興經濟,以及針對中小企業、艱困中大企業的紓困融資等。
排除7000億元的融資(以補貼利息0.5%計算,大概只有350億元的政府支出),如以長榮、華航、晶華、凱悅等營業額的衝擊,大概就有2000億元之多,還不包括其他的服務業。政府紓困預算金額應可從寬編列,時間拉長衝擊會更大。
由此觀之,政府對企業的困境應可多加關切,再加上民眾不敢出門,消費意願不足,如果沒有一個比較大的口號宣示,很難使服務業起死回升。因此,我們建議政府應該揭櫫「搶救服務業大作戰」,並推出以下相關做法:
一、推出「搶救服務業大作戰」口號,並鼓勵中高消費族群消費:中高族群所得較高,比較有能力消費。除了酷碰券的推出外,政府可以和業者共同推出餐飲、飯店、藝文團體的預付折扣券,兌現日期在今年(2020)年底或明年年底。消費者在有折扣又可配合政府政策下,會勇於認購消費。餐飲、飯店、藝文團體,將會有源源的營收資金進來,而不至於斷炊。同時,推出「加1」口號,鼓勵中高收入族群購物時,原本買一樣東西,可以再多買一樣,鼓勵他們拯救經濟、幫助國家。
二、中低收入者、身障者可以考慮發放現金券:因為中低收入者、身障者,他們的收入低,邊際的消費傾向高,有較高機率把多數現金都消費掉,產生後續的產業關聯效果大。
三、政府的紓困融資,權責應分明,才不會發生貸放不出去的困境:政府應明定呆帳的歸屬、呆帳可容忍的比率。並定期公布各銀行貸款的情況加以評比,給各銀行一些壓力。同時,同一企業抽回的貸款,與貸出去的貸款,應有「淨額」的概念,避免銀行混淆貸款總金額,虛應故事。
四、紓困、振興經濟應同步進行:只有紓困而沒有振興經濟。新的營收進來,企業最終還是會倒閉。因此,線上消費、預付折扣券,政府和業界可以共同構思,並提出對策。
五、多元化政策工具的進行:除了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外,地價稅、房屋稅,乃至營所稅的調降,均是可以思考的財政政策。另外,勞動法規的鬆綁,如加班、一例一休、禁用外勞等法規的暫時鬆綁,使企業可以更有彈性的因應急單、恢復生產,也應該優先加以設計。
(本文刊於2020年5月4日 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