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大陸公布第二季
經濟成長為7.5%,不但優於預期,三級產業中的服務業,延續去年超越工業產值的趨勢,服務業產值增加12.5兆元,成長8%,不但超過當季經濟成長,也超過工業成長7.4%,可以看出服務業成為中國大陸重要經濟成長動能,亦是中國大陸逐漸朝向已開發經濟體發展趨勢的重要指標之一。
台灣若要持續維繫在大陸市場優勢,必須在
兩岸服務業合作上再加把勁。
事實上,中國大陸不但已經逐漸轉為服務業為主的產業型態,中國大陸對於服務需求迅速攀升,已使服務貿易進口大增。2013年服務貿易進口成長高達17%,追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服務貿易進口大國,服務貿易進口金額高達3,290億美元,僅次於
美國,而服務貿易赤字更是全球第一,迅速擴張至1,185億美元,再次印證中國大陸服務業市場發展潛力無窮。
檢視中國大陸服務貿易順差及逆差項目,可以發現中國大陸逆差主要集中於旅遊、運輸服務、專利使用費和特許費、保險服務等方面,顯示中國大陸對於上述服務貿易需求高。台灣同文同種的特性,在大陸服務業市場上有絕對優勢,然而台灣長期在中國大陸市場偏重在製造業的發展,事實上反而將台灣最大優勢及商機忽略,致使台灣服務貿易出口不但是亞洲四小龍之末,並陸續被泰國及澳門追過,十分可惜。
舉例而言,在旅遊服務方面,雖然台灣已經擴大陸客來台觀光,這六年使台灣觀光收入金額成長一倍,帶來新台幣3,743億元的外匯收入,但是每天仍有限額,在總量管制下,來台陸客不僅低於赴港人數,甚至遠低於赴韓人數,暑假期間大陸觀光客要來台觀光甚至一位難求。台灣若要發展觀光業,陸客來台觀光六年經驗應有進一步放寬的實力,並應以此做為台灣觀光產業進步的動能,透過旅遊服務增加台灣對大陸服務貿易出口金額,創造台灣觀光收益。
另外在金融服務方面,此次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中,大陸對台灣開放證券期貨業的合資全照、台資券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銀行業的異地支行、及保險業的交強險等,均是台灣金融服務業在中國大陸大顯身手的重要開放政策,在健全人民幣回流機制的同時,還可促進台灣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原本是可以拓展大陸金融服務業市場、創造台灣服務貿易出口的利基,卻因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無法生效而延宕,十分可惜。
雖然政府已意識到兩岸服務業合作之重要性,並已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然而目前須等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通過才有可能生效,對於兩岸發展服務業合作實在緩不濟急,曠日廢時。我們認為,兩岸經濟合作不必受服貿困局影響,在等待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通過後在進行服貿生效的此刻,兩岸服務業合作仍然不能停頓。
第六次兩岸經合會預計將在八月召開,有鑑於兩岸服務業合作對台灣之重要,因兩岸
服貿協議未生效而受阻的兩岸服務業開放事項,如金融服務、運輸服務等開放事項,應儘速透過平台尋求儘速開放的可能性。
由於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之開放內容,中國大陸已在2013年8月底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補充協議十》,開放給香港,我們建議在經合會中,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特定承諾表中開放給台灣的服務項目,可以在協商之後,由中國大陸單方面先行開放給台灣服務業,讓台灣服務業能進軍大陸市場提供服務。此舉不但可以改善台灣民眾對於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觀感,並可展現中國大陸對於兩岸經濟合作的決心及誠意。
兩岸服務業積極合作不但是兩岸產業合作的新亮點,亦是幫助兩岸經濟合作穩健度過深水區的好辦法。藉由提早實踐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幫助台灣服務業的初衷,不但可以促進兩岸服務貿易,兩岸服務業在提供各式服務中,可以瞭解彼此的文化差異,透過服務加深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瞭解,強化兩岸服務業連結程度。除了可以先行因應中國大陸朝向以服務業為主的社會型態之外,也可預先為兩岸打造下一世代經貿緊密發展的契機,為兩岸和平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本文謹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