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縣阿嬤殺孫的人倫悲劇,再次引發社會大眾對兒童保護的關切,為此,政府宣佈,將動用行政院第二預備金五億四千萬元,透過發放兒少緊急生活扶助金、增聘地方社工人力、擴大補助民間團體等方式,協助危機邊緣的高風險家庭。
在倡導兒童福利多年之後,聽到這個消息,真有「久旱逢甘霖」的欣喜與感慨!一九二四年通過的「日內瓦兒童權利宣言」明示:「不論在任何狀況下,兒童應獲得最優先的照顧與救助。」反觀國內,自陳總統數年前提出「三三三」、「五五五」競選政見之後,兒福預算若扣除「幼教券」和「三歲以下兒童免費醫療」的部分,事實上並沒有顯著成長;與兒虐案件逐年竄升的趨勢相較,兒少保護預算更是不成比例。
這次政府願撥五點四億元來協助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共同搶救高風險家庭中的孩子,站在兒福工作者的立場,必須肯定政府在日益嚴重的兒虐及高風險家庭議題上,總算有了正面的回應!
當政府打算大幅挹注兒保資源的同時,我們要呼籲內政部兒童局與各縣市政府應在此波經費運用、專業人力聘僱、公私部門分工上,提出具體、有效率且務實的規劃與作為。
「高風險家庭關懷輔導處遇方案」實施一年多來,雖為兒保體系強化了「初級預防」的功能,但也揭露了兒保系統長期負荷過重的問題。依內政部統計,去年兒少保護個案數累計達一萬三千八百九十三案(含舊案),但全國兒保社工人力卻不到兩百名,每名社工員平均個案負荷量高達七十幾案,部分縣市甚至每名社工得負責上百名兒保個案,不僅無法確保服務品質,也令許多需要協助的孩子得不到及時的救援。如今,地方政府得以增加三百多名兒保社工人力,我們衷心樂觀其成,但也期盼有關單位落實其職前與在職訓練,並且期盼在專業養成教育中,深化社工學生對兒保與高風險家庭議題的關注與瞭解。
據兒福聯盟調查,五成以上的高風險家庭面臨了生活困苦、突遭經濟變故或負債龐大等問題。雖然光靠經濟補助並不能完全解除高風險家庭的危機,但對於付不出健保費、沒錢看病、三餐不繼、繳不起學雜費的孩子而言,提供立即的經濟扶助卻有其必要;對因無法面對經濟壓力而萌輕生之意的家長而言,更是重要的生機曙光。
政府接下來要做的,是建立一套嚴謹合理的高風險家庭經濟補助審核與發放機制,讓真正有需求的孩子與家庭可以盡快獲得扶助。此外,建議中央與地方政府應協調分工,除評估各縣市社工人力的合理員額外,也應就現有網絡中的諸多缺口(如就業服務、中輟生輔導、精神醫療社區化、酒藥癮戒斷服務、自殺防治等),趁此機會防漏補強,並期待勞政、教育、衛生等主管機關積極與社政單位合作;唯有多管齊下,高風險家庭的危機才能逐一拆解,孩子才能從家庭風暴中平安脫困、重展笑顏。
(本文曾發表於2006/04/05聯合報民意論壇;本文謹代表作者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