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政府為了籌措「長照2.0」的財源,已於一年前通過「長期照顧服務法部分條文修正」,將原先第15條條文之「長照服務發展基金」改為「特種基金」,並將長照財源修正為:「遺產稅及贈與稅稅率由10%調增至20%以內所增加之稅課收入,以及菸酒稅菸品應徵稅額由每千支(每公斤)徵收新臺幣590元調增至新臺幣1,590元所增加之稅課收入。」意即
蔡英文總統選前所承諾的每年330億元長照支出,就只能仰賴上述遺贈稅與菸稅等「機會稅」。
先不論330億元是否足夠打造一個民進黨政府所宣稱的「優質、可負擔的起」的長照制度,光是「機會稅」能否穩定提供足夠的財源就相當令人憂心。
果不其然,根據財政部日前所公布的稅收統計顯示,分別於去年5月12日上路的遺贈稅,以及去年6月12日開始調漲的菸稅,半年多的時間總計為長照特種基金挹注了57.67億元(遺贈稅2.07億元,菸稅55.6億元)。且即便以一整年來推估,亦僅有約115億元,明顯與財政部原先樂觀預估的年約296億元(遺贈稅63億元,菸稅233億元)差距甚大。
特別是其中占籌措財源責任超過七成的菸稅,績效還不到當初期望的一半。而且弔詭的是,目前每年高達百億元的菸稅缺口,未來政府該如何彌補?難道是要冀望民眾多抽煙、用肺換長照?如果不是的話,那當初政府堅持以菸稅作為「長照2.0」主要財源的意義何在?
答案應該只有兩種可能。一是主政者僅依自身有限的經驗做想像,以管窺天、以蠡測海,完全輕忽民間長照需求的嚴重性。二是為了討好資方與選民,不願意全面加稅或開辦長照保險,只好以各種「機會稅」來搪塞民意、得過且過。
政府必須向民眾說明的是,為何當初通過「長期照顧服務法部分條文修正」時,衛福部的新聞稿宣稱新稅收可達466億元,後來財政部卻下修為296億元,但現在實施半年後又變成只有57.67億元。落差如此巨大,難道不需要有人承擔政治責任?
此外,蔡英文總統選前承諾每年330億元,但去年「長照2.0」開始上路時,衛福部卻僅編列162.2億元,即使加計其他部會的15.3億元,總計也只有177.5億元,幾乎僅有半數的預算,再加上目前菸稅收入又遠不如預期,未來能否達成目標,實令人難以樂觀。
然而,我國老年人口的比率即將在今年突破14%,邁入「高齡社會」,而預計八年後將超過20%,追上日本與德國成為「超高齡社會」。惟相較於日本2014年長照支出已高達GDP的2.1%,德國也有1.1%,而就算我國現在開辦長照保險,初期1,100億元的預算也僅占GDP的0.66%,反觀目前連330億元都籌措不到的「長照2.0」,八年後該如何因應「超高齡社會」的挑戰?
日前媒體報導某「最年輕外銀董座」在50歲時選擇退休、全職照顧重度失能的家人,不啻是對政府「長照2.0」的嚴重警訊,顯示
台灣已開始步上日本中、高階人才「介護離職」、折損企業
競爭力的後塵。未來政府如繼續堅持用菸稅撐長照、依舊推銷那「看不到、用不到」的「長照2.0」,則除了迫使中、高齡人力不斷流失外,亦將助長長照悲歌的不斷發生。
(本文部分內容曾刊登於107.01.19中國時報觀點,標題為「菸稅撐長照 錢哪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