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攸關到『留職停薪照顧者』的命題意旨,背後所牽動到的是深邃、多重且複雜的思辨、論述。
話說:新任的勞動部長將研議推動「照顧留職停薪」制度,藉此讓
勞工得以解開長照家庭的照顧責任束縛,只不過,用以掀開『家庭照顧潘朵拉盒子』的同時,卻也有其整全多層所關乎到「人—事—時—地—物」的延伸性思考,這是因為:首先,攸關到家庭照顧之於「人」的介面範疇思考,在這裡除了突顯公務員有兩年的無薪侍親假,據以映照非軍公教之於顧老假或長照安排假的要求比照辦理外,真正的癥結點還是在於隨其社會變遷所招致家庭組成而來照顧量能與能量的不足,以至於讓可以介入協助照顧的家人,不僅是剩不多於所謂的「零照顧者」,更有其從被動疏忽到主動情緒發洩、從扮演主動照顧者到不得不的成為被迫照顧者,況且還是從男女之性別角色複製到性別階層深化的反平權旨趣思索。冀此,在這裡的論述針砭直指當前家庭支持的照顧體系,已經不再是一手托天於全包式的照顧工作,如此一來,思考「照顧留職停薪」制度規劃的同時,理應嚴肅思辨該項家屬、親人的照顧工作,究竟是唯一的不可替代,抑或階段性任務的夥伴共照者,乃甚至必要時委由機構接手的從旁照顧者?
其次,攸關到家庭照顧之於「事」的介面範疇思考,在這裡的考量之處已經是從由誰來照顧到如何加以照顧及其照顧事項之類的各種技術性操作,誠然,忽略從預備照顧者、新手照顧者、夜間照顧者、全職照顧者、資深照顧者、移工照顧者、喘息照顧者、機構照顧者到畢業照顧者之於照顧歷程的身分角色轉換,及其所對應認識資源、照顧協議、資訊透明的『預備照顧者』;照顧技巧、試行評估、配套備案的『新手照顧者』;多重角色、壓力加乘、變更協議的『夜間照顧者』;全面阻礙、身心疲憊、家照支持的『專職照顧者』;生活適應、勞動權益、補充協力的『移工照顧者』;機構調適、家事協議、最後一哩的『機構照顧者』;以及創傷知情、社會參與、職業重建的『畢業照顧者』,如此一來,扣緊照顧者這個人在其不同階段情境的照顧這件事,涵蓋生理、心理、經濟、社交、人際、認知或文化等人類行為與照顧環境,實有其從單一範疇所不斷加深而來的衝擊影響,延展至不同範疇所持續擴充而來的拉扯影響。准此,在這裡的思忖真義是要扣緊照顧歷程的角色扮演內涵,藉此思索照顧的知能素養要如何相乘以成為具體有效的培力機制,而非一味淪為親情指稱的道德性包袱。
再則,攸關到家庭照顧之於「時」和「地」的介面範疇思考,指陳出來的還是如何就其身體微恙、就醫治療、出院休養、長期照顧與重癱臥床等等不同的身心狀況之初期、中後期或晚末期的介入照顧,從而思索需要的介入時機和相與對應的配套措施,畢竟,
台灣地區老化腳步的超高齡社會態勢,這已然是一項迫在眉睫的『灰犀牛效應』,況且還有平均長達9.9年的照顧期程,再加上估算因為照顧的離職人數,每年超過15萬人,如此一來,該項以居家且家屬照顧為重、中重度身心疾患及其中長期照顧為主的長照型態,除了表述台灣作為某種『照顧社會』所兼具毒性壓力、深井效應、創傷知情與諸多的長照悲歌外,包括家庭私領域以及公共領域如企業、政府、國家,要如何就其長照多元主義的夥伴關係,思謀共生、共存、共好、共榮的衡平關係。冀此,在這裡的考察之處直指的將會是從預防醫學到自立生活、從隨側在旁到減法照顧、從壽終正寢到機構養老等等文化認知歸因的新構工程。
最後,攸關到家庭照顧之於「物」的介面範疇思考,該項照顧留職的制度發想,一方面涉及到的乃是從有薪、部分薪給到無薪之類的經濟安全保障,如此一來,該項因為就業工作所涉及的留停津貼或照顧補助,其所牽動的會是包括勞工端、雇主端、國家端之於多方責任的比例原則,這部分從就業保險到長照保險抑或其他的配搭對策,實有整體布建的通盤性考量,更遑論因應於人、事、時與地而來的該項長期照顧事務,回歸於現實勞動職場的勞雇兩造,還有其從『可不可』到『能不能』、『要不要』、『敢不敢』、『想不想』抑或是『甘不甘』等等主、客觀的愛憎情愫。
總之,單一的『留職停薪照顧者』命題意旨,延伸出來的是長照保險化、長照夥伴化、長照素養化、長照人權化、長照去移動障礙化以及長照角色去性別化等命題發想;連帶而來的是,現行從照顧服務之『照服』到照顧保險之『照保』及其照顧人權之『照權』而來的斷裂,點明出來此一因為有家照需求所產生的另類中離議題現象,實比想像中來得深邃與複雜。
(本文曾刊登於113.05.29 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