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某智庫對外發表民調,舉出有7成以上的青年人願意為台海戰爭獻身,媒體引述並且不少人附和,正所謂「一犬吠形,百犬吠聲」,「發酵」數周,也令人「發笑」,筆者試論之。
首查,唐代天寶盛世,何以提前終止?雖然安祿山早已包藏禍心,然奸臣楊國忠的推波助瀾,導致安史之亂提前爆發,亦為原因之一。首先,楊某慫恿玄宗,對安祿山宅第進行搜索,拷打部屬;此計不成,後請玄宗召安祿山進京。事變一起,身為宰相的楊國忠,本該臨事以懼,然卻說:「自己早說祿山會反,我是不是說得對?」不思索如何平叛,卻搶著邀功,權臣誤國,生靈塗炭,莫此為甚!
承前,若知道前開史實寓意,反觀台海情勢:
兩岸軍事對峙60多年,雖然兩岸不至互相拷打官員,然近年主政者不是逢中必反?連人民求學、求職的卑微願望,有司則率爾發出「善意叮嚀」說觸法罰款;再者,進行去中華民國化,將其誣衊殖民政權,更在慈湖遭潑漆之後到達高峰;更甚者,則是在國軍募兵不成,要靠辣妹照片賣萌,軍官賣場擺攤,近似「哀求」的招募舉措。某智庫卻獨樹一幟,發表「臺灣第一勇」,說7成青年願意為台海戰爭獻身。比起唐人楊某的興風作浪,某智庫民調,不更是「草螟弄雞公」?
又查,十年前俞大任先生《有一種戰犯叫參謀》一書:描繪日本二次大戰後,大家討論戰爭責任,日本民間均異口同聲地說「大本營參謀」。就是那群發動、指揮、打敗所謂「聖戰」的日本皇軍菁英。然因美軍對日本真正民情的欠缺認識,上開參謀多能逃過戰犯審判,但事實上才是「戰犯中的戰犯」。承前,目前我國民主政體,自無「大本營參謀」,但各項以基金會包裝的「智庫」:不知兵事,愛論兵事;不敬軍方,役使軍方;今日做起了「夜半吹口哨」,自己壯膽的迷夢?比起來,日本二戰的軍人敢做敢為,智庫既非軍人,無法防害於前,解禍在後,卻散布足致臺灣軍民兵災的假象,其危害甚於軍國參謀!我們或可改稱:有一種戰犯叫「智庫」呢?
末查,電影《霸王別姬》裡,對當年日軍侵逼,學生城內要求抗日的活動,有這麼一段對話:「一個個都忠臣良將的摸樣,那日本兵就在城外,打去呀,敢情欺負的還是中國人。」、「瞎起鬨,學生們不都沒娶過媳婦兒不是?總得找個地方消消火。」等語。上開辛辣臺詞,將日本兵改換解放軍,中國人改為臺灣人,學生改為覺醒青年,怎沒有啥違和感?一語戳穿所謂「7成參戰」的西洋鏡。望兩岸有識之士,維護台海和平,莫輕開戰端,以維華夏命脈。
(本文刊登於107.04.23風傳媒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