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經續會各分組的結論,可能會通過多項減稅提議,作為提振投資的良藥,筆者對此不以為然。目前台灣的財政情況,不容再減稅。治水、軍購等特別預算舉債,接腫而至,每年總預算的赤字日益擴大,政府要花的錢那麼多,請問錢從那來。我國國民租稅負擔率(賦稅收入占國民生產毛額比率),從1980年的20.1%,降至2004年的13.6%,已不及OECD國家平均數(約28%)的一半,2003年更是低到只有12.3%,稅賦是世界的低水準,為什麼還要為財團減稅。
另外,企業最盼望的問題並非減稅,而是兩岸三通。然而,經續會開會前,陳總統就放話說要看緊「兩岸經貿」,這樣事前就將結論告訴與會學者,經續會淪為大拜拜的工具,各工商團體及學者也揚言退出。這樣的會議,跟本不能為台灣的經濟把脈。政府不開放三通,為了給企業交待,就提出減稅措施,變相替富人節稅,而薪資所得者一毛也逃不掉,萬一政府財務吃緊,吃虧的還是平民老百姓。
世界經濟論壇(WEF)就點出影響台灣投資,最大的問題就是政策的不穩定、及行政的無效率等,這些都跟政府有關。推動經濟的永續發展,關鍵在政府而非民間。政府應正視WEF的建議,制定穩定的財經政策,推動行政革新,讓廠商及外資得以掌握政府的動態,對於投資自然有提振的效果。財劃法第三十八之一規定:各級政府、立法機關制 (訂) 定或修正法律或自治法規,有減少收入者,應同時籌妥替代財源;需增加財政負擔者,應事先籌妥經費或於立法時明文規定相對收入來源。因此請政府能依法行事,減稅的前題是要有替代財源,不要把財團減的稅,未來都讓子孫來承擔。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
(本文刊登於95年7月19日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