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先進而成熟的社會裡,百姓安居樂業,享受生活,帝力於我何有哉!畢竟政治,包含組織、決策、人物、事件等等,不過是尋常百姓在食衣住行育樂之外所關心的一個層面而已。但今天在
台灣,有關政治的話題和引發的衝突卻如影隨形,幾乎無時無之,無處無之,造成民眾相當程度的煩擾,這是台灣社會還不夠先進,亦未臻成熟的明證。
台灣的政治紛亂造成社會不安,可追溯到一九八○年代末期,蔣經國去世後的新形勢。當時,反攻計畫已成南柯一夢,在解除戒嚴與開放探親的政策驅動下,執政黨改走「革新保台」路線,而由於民主運動勃興催化本土意識萌芽,知識分子對台灣前途產生不同看法,再經過一番爭論、對抗、衝撞,逐漸形成「藍綠」或「統獨」兩塊分立的壁壘。在政治上,彼此各擁重兵,卻無法壓倒性地超越對方,於是表面上依循政黨政治常態,按選票多寡輪流執政,但基於雙方對國家民族的定位和歷史文化的認同漸行漸遠,甚至背道而馳,有別於一般民主國家的體制內競爭,以致過去三十年間,政壇擾擾攘攘,殆無寧日;此外,由於每次政黨輪替後的重大政策無法連貫,新人新政反而成為社會失序的元凶,使得毀壞和重建循環發生,徒然造成內耗浪費,人民亦感疲憊不堪。
最諷刺的是,政治人物為了擺脫亂政惡名,動輒把「愛台灣」掛在口邊,當作堂皇說詞,連種種令人不齒的倒行逆施也都能美化成救贖台灣的正義之師。
舉例言之,親獨派一貫主張,愛台灣就要以台灣為優先、以台灣為主體,甚至應脫出大中國的體制之外,建立新的國家,走自己的路;凡是贊成
兩岸合而為一的聲音,一律斥之為「不愛台灣」,卻從未清楚說明獨立建國是否毀憲誤國?是否置全民於險地? 無論如何,雙方陣營對於「愛不愛台灣」的爭執持續激化仇視與對立,已造成政治脫軌、司法偏差、民粹橫行、輿論失真的亂象,讓小老百姓莫衷一是、不知所措。
兩年前,
民進黨二度執政,為了彰顯「台灣主體性」,縱容台獨勢力變本加厲地推動「去中國化」,導致兩岸官方關係冰凍,民間交流受阻。大陸方面見島內一夕變天,亦轉以更嚴厲的態度推動對台工作,而汲汲為本身利益盤算的美日等國也跟著牽連其中,使台灣內外處境變得詭譎多變,令人憂心。不久之前,
蔡英文總統曾嚴詞批評在野黨派,「當對岸打壓我們時沒有辦法團結」,似乎也在突出朝野雙方「愛vs.不愛台灣」的對比。
台灣本是移民社會,絕大多數住民都從外地遷徙而來,但時至今日,我們很難想像有任何人「不愛台灣」,甚至「仇恨台灣」。即使近代移民常因避亂而「被動入台」,率皆以台灣為第二故鄉,終身定居於此。當下的台灣人,容或有種族、宗教、意識形態和政治立場的差異,但鍾愛自己家園的心情絕無二致。執政者必須充分體認到,兩千三百萬同胞都是站在同一屋簷下的生命共同體,也都決心為台灣的未來而團結、犧牲、奉獻。先具備正確的認知,再以理性的態度與反對者共同探討,找出真正「愛台灣」之道,則社會中當能少一點暴戾之氣與殺伐之聲,而台灣才有可能變為一個更進步、成熟的社會。
(本文已刊載於2018.6.5人間福報第5版百年筆陣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