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derbar dk Wikimedia Commons)
就在兩岸「江陳會」達成協議即將圓滿落幕的時刻,卻傳出日本軍艦在釣魚台海域撞沉我海釣船的消息。釣魚台是我國的領土,日艦在附近水域武裝騷擾我國漁船的事件時有所聞,但這次發生在兩岸關係出現重大轉機的敏感時刻,卻顯得有些非比尋常。
對於上任不久的馬蕭執政團隊而言,這個事件爆發的確實「不是時候」。外交部處理不當成為眾矢之的;馬英九總統當年的「愛國保釣」形象,也成為綠營人士質疑的目標。一些民意代表更抓緊時機,扮演「軍事指揮官」的角色,準備「調動」軍隊保國衛民。
聲稱對釣魚台擁有主權的中共當局,在事件突如其來之餘,恐怕也難以完全置身事外。「中」日關係近年來有明顯的改善跡象,雙方高層互動頻繁。雖然中國大陸民眾長久以來即有「反日」情緒,但經過當局刻意疏導,以及日本在四川震災第一時間派出救難隊,日本在大陸的形象確有改善。但釣魚台事件攸關各方聲稱的領土主權問題,中共的反應必然是外界關注的焦點。
這次「兩會」復談的主軸是兩岸經貿問題。談經濟兩岸可以擱置主權爭議,但涉及釣魚台主權爭議,因其中涉及國際因素,兩岸應如何面對?這個問題恐怕是兩會領導人在北京進行協商時無法預料的。這就突顯了兩岸今後如何在國際社會「共存」的敏感問題。
在國共兩黨領導人舉行的「吳胡」會中,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曾對台灣加入國際組織提出他的看法。我們認為,中共領導人設想此一問題,代表對岸已確實掌握了台灣的「民之所欲」。台灣除了期待包機直航和陸客來台外,也希望在國際社會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因為,這和台灣人民的尊嚴有關。
台灣人民希望政府與對岸談判時考慮尊嚴問題,當然不會容忍日本軍艦的惡霸行徑而讓尊嚴受損。因此,新政府在飽受民意的壓力下,除指示外交部向日方提出「立刻放人」、「要求賠償」、「為粗暴行為道歉」三項立場外,也強硬表示對方若未善意回應,我方不排除用其他方式。
台灣政府處理的方式當然不會排除軍力護漁的可能,但我們認為採取此一手段的結果,不免牽動到台日中三邊關係,而使整個事件趨於複雜化。因此,上上之策應該是透過外交途徑,化干戈為玉帛。
釣魚台事件的嚴重性可說箭在弦上,我們期待日本方面正視此一事件的嚴重性,也同時意識到兩岸在協商經濟問題的同時,也不能忽略雙方在經濟以外的議題上,有許多利益攸關的關係。在台灣,有人提到兩岸「外交休兵」的構想,但進一步發揮,應該思考的是兩岸「外交共存」的問題。在兩岸共同加入全球化與區域化的潮流後,兩岸關係的影響所及已非單純的兩岸問題。因此,兩岸應就雙方在國際社會的相處之道,找尋一套共同都能接受的遊戲規則。
(本文刊載於97.06.14 中央日報網路報社評,本文代表作者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