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陷於歐債風暴而復甦未明之際,已連續扮演全球經濟動能的中國大陸,2012年2月底與世界銀行共同提出《2030年的中國:建設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社會》研究報告(以下稱世銀報告),並分別針對五個議題進行專題報告,包括:《未來二十年的結構性改革》、《通過技術追趕和創新實現增長》、《抓住綠色發展的機遇》、《所有人享有均等機會和基本保障》和《與世界實現共贏》等,提出中國大陸未來六項重點領域為:實施結構性改革以強固市場經濟基礎、加快創新步伐並建立開放而融入全球網路的創新系統、抓住綠色發展機遇、在就業、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等領域確保所有人享有均等機會、建立與政府職能轉變相適應的可持續財政體系、與全球經濟融合等,並以財政、金融和企業改革做為最優先的改革措施。世銀報告一方面昭示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的成果,另一方面亦提出中國大陸即將遇到的瓶頸。開發中國家歷經快速成長之後,經濟成長速度將會減緩,世銀報告預測2021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將降至5.9%,2026年進一步降至5%,若不進行進一步的經濟改革,可能面臨「中等收入陷阱」。
基本上,世銀報告所點出的中國大陸發展問題,近年已經有許多學者提出。以中共中央編譯局近期出版的「中國未來三十年」一書為例,便邀請吳敬璉、胡鞍鋼、邁克爾.赫德森(Michael Hudson)等中外知名學者撰文分析中國大陸未來進一步發展的興革事項,包括:健全市場經濟體制,推進市場化改革,打破「國進民退」局面,改革國企對競爭性行業壟斷的情形;打破建立全國土地使用區劃,解決農業和食品問題;防止金融分極化和不穩定的金融、保險、房地產過度增長;對因土地和自然資源壟斷而產生經濟租金的企業,進行有效的徵稅;增加農業產出和生產效率,加強福利建設減少農村貧困等。總結世銀報告及知名學者的論述,中國大陸雖然即將面對的是未來經濟成長可能趨緩的隱憂,然而中國大陸經濟改革及發展的核心價值仍未改變。自1978年以來,中國大陸決定走向改革開放的方向,便是透過體制改革,引進市場機制,解放人民生產力以達快速成長,進入所謂的「社會主義的初期階段」。
若從此角度觀察中國大陸未來的走向,便可以瞭解破除壟斷在改革中的重要性。其中,國企民營化是否能夠進一步落實,將是未來改革力道的重要指標之一。國營事業民營化既使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推動,都需要面對許多阻力,更何況是轉型經濟體。中國大陸在因應全球金融風暴之後,國企民營化的速度明顯變緩,除了顯示對於民營化的路線有所質疑之外,既得利益團體的壓力亦影響了私有化改革。龐大的國有企業,在執行政府政策時雖有其便利性,但是國有企業的無效率,亦違背了提升生產力的核心目標,需要政府進一步大刀闊斧改革,破除市場寡占壟斷以及既得利益者的壟斷。
近日大陸11屆全國人大會議提出推動國有經濟體制改革、改革國有企業壟斷、建立健全而有效率的市場經濟體制等作法,亦點出破除壟斷的重要性,若能落實,將有助於鼓勵和引導民營經濟發展,並革除權貴資本主義的積弊,進一步透過健全的市場經濟體制促進成長。期盼中國大陸能真正面對問題,若能在近期內展現加快國企私有化的決心,推動力道強勁的改革,才有可能進一步面對結構調整、貧富不均等問題。
(本文刊載於2012年3月9日中央網路報)
(本文謹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