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一波三折之後,內閣終於重組,新任閣揆在交接典禮致詞中表示,面對內外極嚴峻複雜的環境挑戰之下,將打造
台灣下個十年更加具有「溫暖韌性」的體質,讓社會照顧體系周延、讓經濟競爭持續領先。
「雙貸」問題不斷惡化
無庸置疑,在歷經
新冠疫情三年衝擊下,台灣社會尤其是40歲以下的年輕世代,卻呈現前所未有的貧窮現象。依據聯合徵信中心最新資料顯示,截至111 年10月國內房屋貸款加上信用貸款所謂「雙貸族群」高達34萬7604人,過去10 年成長超過4萬人,目前每人「雙貸」平均金額高達621.4萬元,過去10年增加 252.3萬元。
在此之前,雖主計總處推估去年人均GDP可達3.3萬美元,已經跨越先進國家所得之列,但社會絕大多數庶民卻望而興嘆。
再者,受僱人員報酬占GDP之比率已創下歷史新低,顯示所得分配不均所延伸的社會貧窮日益嚴重;此外,加 上面對薪資成長有限之下,通膨陰霾卻又揮之不去,更讓不少庶民尤其年輕世代依然覺得生活水準不斷倒退。
年輕世代被迫「躺平」
回顧七年之前,由於年輕世代普遍對執政黨的作為,在解決
低薪與
居住正義問題頗為無感下,讓在野黨成功囊括多數年輕世代之的選票,造成政權再度輪替。不過,政權已經輪替七年,社會所關心的低薪與居住正義問題,實質依然無解,造成不少年輕世代被迫僅能選擇「躺平」之途。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政府在解決年輕世代消除貧窮政策上,卻是較重視於如何改善勞動條件與福利,例如:
基本工資的調整、時薪的提高、各種津貼補助的增加、有給休假項目的擴大等,卻較少從外在環境劇變投入更多的資源,如今針對提高就業競爭能力,以及建立職場工作等。
其實,目前台灣社會所存在的貧窮問題,其實是1990年代之後經濟全球化浪潮之下的一環。近年OECD許多國家已經開始重視此一議題,同時透過政策擴大「贏者圈」,藉以擺脫社會貧窮化,俾讓全球化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與成果,是由多數民眾共享,而非少數贏者獨享。
社會貧窮威脅經濟發展
我們不厭其煩陳述解讀社會貧窮所存在的事實,乃是提醒政府無法忽略其 對經濟發展的威脅,並且提出標本兼治政策,以防止社會貧窮之暈染。換句話說,如果貧窮現象不斷惡化,不但可能重創台灣社會凝聚的力量,而且亦會波及
經濟成長之動能。
因此,我們希望在內閣重組的同時,能夠宏觀面對此一事實,別讓社會貧窮現象更加惡化。畢竟,經濟成長是硬實力,庶民所關心的幸福感受是軟實力,我們無法再三迴避社會貧窮問題,否則鄰國日本「失落30年」故事,屆時恐將在台上演。
(本文刊於2023年02月06日台灣醒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