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維基百科,仁川自由經濟區(松島新都市)。)
高雄市長
韓國瑜提出在高雄設「自由經濟示範區」後,蔡政府傾全力攔阻;連行政院蘇院長都親上火線,力陳「四個不可行」,連
台灣會成為中國產品的「共犯」都說出口了,到底是真的不可行還是要「卡韓」?
自由經濟示範區就是「經濟特區」,台灣過去以經濟特區揚名立萬,被多國學習仿效而揚名。由李國鼎推動,一九六六年底開始運作的「高雄加工出口區」,首創結合自由貿易和製造加工一地模式,吸引眾多外商投貿,讓台灣經濟快速起飛。如今韓國瑜要求在高雄設立的是「升級版經濟特區」,重心是各種新興產業的多元創新,遭蔡政府批不可行,真有今夕何夕之感。
以特區為重要發展途徑,雖以開發中國家居多,卻非必然。韓國和日本目前都如火如荼推動經濟特區,韓國的仁川和日本的東京都,雖然模式不同但規模都頗大。
美國和英國也都有「都會企業特區」,以租稅和其他誘因來協助都會老區更新,例如巴爾的摩的Inner Harbor即為典範。
近年來以特區帶動成長最成功的,應是馬來西亞。從二○○六年開始,納入柔佛州南部廣達二千多平方公里(新加坡二點五倍)區域,以柔州蘇丹「依斯甘達」為特區名;區內分五區各有發展重心,但以服務業為主,為合格企業提供五至十年免稅、再投資額可以在十五年期限內抵減所得稅達七成投資於創新行業、教育、物流、財務諮詢、旅遊、醫療保健等領域者,不受馬國新經濟政策(三成股分保留給馬來人)或外資條例約束,可以全球集資、無限制聘用外籍員工。
推動十年後的二○一五年底,統計顯示該特區獲得一千九百億令吉(約一點四兆新台幣)巨額投資,成功吸引大量外國大學分校、國際醫療機構、樂高樂園、Hello kitty樂園、小人國、松木影城入區設立,連哈利波特等著名電影也在此取景拍攝,創造八十萬以上工作機會,半數為當地居民。馬國近十年來
經濟成長率超過五%,超越泰國的四%,和這個計畫是有關聯的。這也刺激泰國從一八年開始,推動「東部經濟走廊」特區計畫,做為「泰國4.0」的旗艦計畫,除提供租稅優惠外,以五年投資五兆泰銖進行機場、商港等十五項重大投資。
經濟特區不可能完美,的確需要去蕪存菁。但回頭看看台灣,桃園航空城因政黨杯葛停滯,高雄示範區若再惡鬥下去,別人的福就是我們的禍;那麼,台灣經濟的明天又在哪裡?
(本文刊載於2019年3月16日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