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情人節在歡喜甜蜜的氣氛中卻有一家四口因積欠百萬債務而全家燒炭自殺,震驚全國。而更令人難過的是:兩個聰明、成績優異的小孩在無法表達意願的情況之下被父母作出了共赴黃泉的決定。
近年來,選擇用自殺來結束自己一生的案例持續上升;根據衛生署最新統計資料,2004年台灣因自殺身亡的人數高達3,468人,亦即平均每天有9.5人死於自殺,數字之高,已經連續8年名列國人10大死因排行榜內。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台灣這幾年來的自殺死亡率持續攀升(民國89年自殺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自殺死亡11.14人」,民國90年為12.45人,民國91年為13.59人,民國92年為14.16人,以及民國93年達到15.31人),尤以青壯年之增加幅度為最,值得正視。
事實上我們要強調的是:自殺不應是生命的選項。在人生的過程中,原本就有非常多的挫折和考驗,正所謂「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而也正因為有這些考驗與磨鍊,才更顯現出生命的價值與珍貴。以上述案件為例,如果當事人能夠勇敢尋求相關社會心理與財經專業人員的協助(如:社會局、生命線、消基會等),再加上其優異的專業能力,假以時日、此一債務問題迎刃而解的機率是非常大的。試想,就連經營之神王永慶先生在他創業初期都曾經破產過,可見失敗並不可怕;不過最可怕的是抱著逃避的心態而不敢面對、只想一走了之,更沒有從中吸取寶貴的經驗與教訓,那最後的結果就只有真正的失敗,同時還把失去至親的椎心之痛與棘手複雜的實質問題通通丟給家人,讓家人受累,平心而論這樣的作法實不足取。
其次,目前台灣已是一個高度資本主義化與市場競爭的時代、而未來會更甚。資本主義的特色就是「財富私有化」,因此個人會有動力願意持續全力以赴去爭取自己的報酬和資產,但其缺點就是貧富差距會不斷擴大。而市場競爭的結果,對於消費者來說是好的,因為產品有多樣選擇且價格較低;但對於供給者來說,則會有「薄利化」的現象,而造成經營不易,這也就是為什麼根據統計,台灣最近五年青年創業成功的比例只有三成的原因。因此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發展,其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專業性」與具備高度抗壓力,而這對於在較為富裕環境中成長的年輕一代來說,是尤其需要不斷自我提醒與加強的部分。
最後,子女雖是父母所生,但並不等於父母的財產。因此帶著子女共赴黃泉以避免其未來受苦的想法和作法,已是非常過時而且是違法的行為。以此一事件為例,學校在不幸事件發生之後,已開始對此兩位小朋友班上的同學進行心理輔導,提醒學生自己是有抗拒權的,而如果家庭有異常情形的話要向師長報告,同時也教導學生要有正確使用金錢的觀念。這些作法都非常適當,而且也可以把可能的負面影響與衝擊降到最低;但其實對於教育主管當局更重要的是:及早且全面地推動生命教育的課程。雖然目前教育部已於高級中學課程綱要中,訂定「生命教育類」選修課,並於今(95)年正式實施;但事實上目前有憂鬱傾向與自殺行為的年齡層正不斷下降,因此將生命教育課程的實施範圍再更擴大到國中與國小,並列為必修課,是當前極端重要與刻不容緩的工作。
(本文刊載於台灣時報民國九十五年二月十八日第二版「社論」;本文謹代表作者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