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院日前公布6月
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續跌0.1個百分點至48.1%,連續2個月緊縮,而存貨更滑落至2016年3月以來最快緊縮速度。至於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部分,保守觀望態勢也由出口導向產業蔓延至內需市場,未來6個月展望指數更已連續2個月緊縮。
根據財政部最新統計,今年前6月累計出口1582.3億美元,年減3.4%,上半年出口負成長主要是受
美中貿易戰影響,對中國大陸及香港出口占比降至38.7%,是近14年來次低。雖然美中在G20川習會後暫時休兵,但談判結果如何仍是未知數,未來依舊充滿變數。
事實上,美中貿易戰短暫休兵主要原因就是雙方都已進入經濟動能失溫的窘境,
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過去十年來,中國一直是美國農產品的第二大買家,2017 年購買了195億美元,占美國出口的14%,但隨著貿易戰轉烈,2018年出口到中國的農產品下降了一半以上。雖然美國三大股票指數攀升至歷史新高紀錄,但美股本益比已衝上30多倍,且小型股羅素2000指數表現不佳,顯示投資人正在失去興趣,聯準會暗示7月底降息的作法就是擔心美國
經濟成長將放緩,同樣地,中國因關稅增加、出口趨緩,也同樣面臨經濟增長幅度將放緩到6.2%,為近30年來的新低。
根據南韓經濟研究院試算,由於日韓貿易糾紛,將造成南韓GDP減少2.2%,日本減少0.04%,如果南韓也祭出對抗措施,南韓GDP減幅將擴大至3.1%、日本1.8%。美國金融服務標普全球評級發佈報告表示,由於全球貿易緊張局勢仍然未減,恐對亞太區的經濟成長與投資造成負面影響,故將亞太區2019年和2020年的經濟成長預測從此前預測的5.2%調降至5.1%。
面對全球經濟衰退風險仍在上升,台灣為小型開放經濟體,不可能置身其外,政府理應謹慎以對,但當前執政者卻自認為是貿易戰下的受益者,不斷釋放台商回流的利多消息,事實上,根據台灣機械公會統計,受美中貿易戰火延燒影響,台灣機械今年前6月出口較去年同期衰退5.9%,業者已持續傳出以「做四休三」方式放無薪休假,也陸續將今年營收目標下修15%至20%。
南韓跟本國都是出口導向國家,今年以來相較於韓元貶值的幅度,新台幣只是小貶,央行總裁楊金龍甚至在本月初提出:「新台幣將面臨升值的壓力」,外資近期做多台股,也喊多新台幣,可以預期至明年選舉前,政府將讓新台幣出現升值態勢,除了營造經濟景氣熱絡,也同時讓民眾感覺購買力上升,但若未來經濟狀況惡化,全球股市面臨修正,台股恐淪為外資提款機,匯率也可能會出現劇烈波動,民眾及業者都應做好心理準備及避險措施,未雨綢繆謹慎面對經濟情勢變化。
(本文刊載於2019年7月17日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