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央行跟主計總處對
台灣2019年
經濟成長率的預測,都稱受惠於
美中貿易戰轉單效應及台商回流,分別將成長率上修至2.4%及2.46%。
今年因為台商回流讓民間投資增長,第1、2季固定資本投資年增率分別達到6.85%、7.51%,成為上半年經濟成長最重要的貢獻來源,8月出口貿易總值成長2.8%,且9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在低迷緊縮四個月後也站上代表擴張的50。
然而,一向作為出口先期指標的外銷訂單,8月年減8.3%,已是連續10個月衰退,1-8月平均負6.32%。為何會出現訂單負成長、出口正成長的不一致現象,主要是因為過去台灣企業在
兩岸都有營業點,在台灣公司接單,大陸工廠生產,由大陸工廠出口,如今因為中美貿易戰,改由台灣工廠生產,自然會挹注在出口上,越多廠商將產線移回台灣,台灣出口就有持續增長的機會。
但從亞洲開發銀行最新的經濟展望報告,因為美中貿易戰衝擊景氣,將開發中亞洲國家今年經濟成長率從5.7%下修到5.4%。報告指出:「展望下滑的風險已經增強」,影響已超越貿易,且美中貿易衝突「可能延續到至少2020年,而且可能擴大到捲入其他區域經濟體」。
事實上,不只是亞洲有經濟下滑的風險,歐洲央行下修歐元區2019經濟成長預測至1.1%,IHS Markit公布的9月歐元區製造業經理人採購指數(PMI),在製造業活動急遽萎縮之下,已連續8個月低於50的景氣分水線,創近7年來最低水準。
美國9月ISM製造業PMI也摔至 47.8,連續兩月跌至景氣分水線50以下,創2009年6月以來最低。
從數據來看,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既然台灣經濟是霧裡看花難辨前景,但可以預見2020年全球經濟將會有重大變化,趁著晴天儲雨天的糧,政府理應撙節國庫支出,避免大開政策支票,但因為碰上2020年
總統大選,近日各項補助是一波接一波,例如:擴大秋冬旅遊補助、老農津貼、計程車汰舊換新、客運凍漲補貼、租金補貼等等,簡直令人眼花繚亂。如果把高鐵延伸到屏東興建費用約620億、台電連3凍累積虧損1,200多億元,政策沒有詳細評估就果斷執行,將可能造成難以彌補的後果,民眾須看得清、想得明,並預先多做準備避免日後發生措手不及的情況。
(本文刊載於2019年10月5日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