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截圖自 Hudson Institute Youtube,What to Expect from the 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原定在今年三月底的28跟29日召開,卻因故延期的
美國與東協高峰特別會議(the ASEAN-US Special Summit),終於在
拜登出訪東亞國家的一星期之前,順利在5月12日的美東時間於華盛頓舉行,而有了禮尚往來的良好氣氛。
就在今年三月初,東協十國組織的輪值主席國,高棉,傳出有成員國高層因為議程安排衝突,而未能出席在三月底的特別高峰會;路透社旋即透過向高棉外交部長,Prak Sokhonn,做查證,確定會議延期。有趣的是,幾天前美國白宮發言人,Jen Psaki,才在記者會上提出確切的會議時間;並強調緊密連結東協與美國的關係,是拜登政府應對亞太局勢戰略構想的一環。
為了因應南海局勢和在印太區域的再平衡需要,過去十年間由美國府會與前後三任總統,陸續提出特別法案與軍、經、外交的交織考量構想:在中國崛起不可逆之下,如何構建具有牽制與防範作用的戰略布局。
先是由前總統
歐巴馬在2015年底完成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談判期間還給日本和越南有相當的條款優惠;同時,也著手國會立法的運作。
當時的時空背景,一方面有全球金融大海嘯之後,必須進一步以美國的再工業化和美國製造(Made in America),以投資形成和貿易深化來帶動
經濟成長;期能有就業創造與稅收增加,好吸納國債負擔和促成長遠性的金融獲利。
同一時間,則有中國在推動
一帶一路的戰略競爭,從跨國投資的金融貸放、歐亞大陸和拉美、非洲的經貿緊密,一路到基礎建設的投資,包括在英國、美國、印尼、泰國等,所導入的高鐵合資建案。
遑論是引起軒然大波,中國企業在拉脫維亞、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太平洋島國的港口建設和日後的租用營運。其後前
川普總統勝選,並在當選之後立即簽署行政命令,廢止國會同意的TPP和巴黎氣候協議兩大法案。至於在拜登總統任內迄今,即使有日本、東協組織的殷殷召喚,希望美國能夠回到TPP的繼承,CPTPP;卻僅只恢復巴黎氣候協議的參與。
令人疑惑的是,即使美國白宮發布會議新聞稿;但高棉總理還親身喊話,說是提早到25、26兩日,十個會員國都能依約成行。但這樣有戰略高度與明確目標的元首級會議,即令路透社確認其傳聞為真;但負責會議安排的對口國,印尼,並未提出延期說明;即使有排程衝突的當事國家,泰國,也再次表明若能改在28日的一天內完成,那麼該國總理仍將親身與會。
何況即使有賀錦麗副統的親身到訪,美國與印度在印太戰略上的設計歧見,依舊無法排除!像是讓英國加入參與,印度外長Harsh Vardhan Shringla即曾公開反對,他說:「由英美澳結盟成立AUKUS,之於亞太四方安全對話,既無關聯性,也無助於QUADS的運作。」
而隨著時間的遞延,印度的立場考量則益加能看明白:一方面,印度著眼於不結盟路線;因此,從非洲、中東到西亞,都是該國戰略的考量範圍,有別於美、日和澳洲所看重的南海情勢。再則,是否與中國和俄國減少依存關係與經軍互動的戰略利益?晚近印度在烏克蘭戰爭的立場選擇,已經夠明確。
對比美國國家公共新聞台(NPR)的報導,文章引述不具名官員的評估,暗示拜登總統的心力都集中在烏克蘭戰爭上;雖然聯合東協組織來應對中國問題,仍是外交政策的核心焦點。作為美國與ASEAN協議的一部分,白宮宣布在印太地區提供1.5億美元的工作預算;終極目標則是籌集20億美元的項目計畫,包括在環境維護、海防勤務與執法、公衛健康等的監測與人員養成訓練。
往下就是拜登總統到訪東亞國家的重頭戲,5月20日至5月24日;將訪問日本和韓國,以及其他「四邊安全對話」國家——澳洲、印度的領導會晤。
印尼總統Jokowi在返國之後的新聞發布,他先是表達要期許世界和平;並語重心長的說出觀察:全世界正需要有共同合作來走出疫情,但此刻的敵對衝突卻是越發激烈;我們需要強化多邊主義的機制,卻只看到單邊主義的歪風盛行。
印尼總統並且積極倡議,將邀請美國參加印太基礎建設論壇(the Indo-Pacific Infrastructure Forum);2023起印尼將會輪值ASEAN主席,並計畫藉此一推動的基建論壇,可以跟美國的印太經濟架構,the 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IPEF),取得對接。印尼總統同時說明其細部觀點,他認為行將推動IPEF跟該組織的印太前瞻計畫,the AOIP (ASEAN Outlook on the Indo-Pacific),在列為優先的項目上合作,必須著眼於產生綜效和彼此在上目標的交相強化。
看似面子十足的一場高峰會議,還有待細細咀嚼各方的細緻與見招拆招。
(本文刊於2022年5月17日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