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內政部的資料統計顯示,去年(2021年)六都的平均餘命,分別為台北市84.17歲、新北市81.74 歲、桃園市81.35歲、台中市81.13歲、台南市80.55歲以及高雄市79.96歲,至於,全國的平均餘命則為80.86歲,以此觀之,作為南
台灣重鎮的高雄市,居民的平均餘命不僅是居六都之末,更是落後於全台的平均值,這也使得相與衍生的結構性意涵,實有進一步深究之處。
基本上,對於該項平均餘命的考察論述,實要有整全多層的綜融性思辨,以此觀之,從北部到南部、從西部到東部以迄於從本島到離島,這一路下來平均餘命的退減情形,是否也直指包括經發條件、所得維持、生活機能、醫療資源、交通環境及其人文建置的總體性檢討,特別是過往重北輕南及其以中南部為其重工業汙染區塊為主的發展樣態,如此一來,一方面如何進行積極性差別待遇的汙染區位復能修補,另一方面,則是如何就未來的國際競爭條件及其台灣的生存憑藉,從而思索國土整體規劃的藍圖布建,畢竟,全台各地平均餘命的生命歲月差距,當只是冰山的一角,遠地不說,欠缺通盤規劃所誘發的土地開發和買賣炒作,已經是讓中南部房屋的自有或租賃,成為另類加惡的痛苦指數。
至於,設籍人口約272萬名、38個區(含3個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651個里與1萬7333個鄰,且面積廣達2,952平方公里並為台灣西部面積最大的高雄市,扣緊全市的特別區塊、特定人口與特殊需求,那麼,從平均餘命的提升到健康壽命的增值,實有其回歸到各個行政區所之於人口環境、文化環境、地理環境、產業環境及其景觀環境而來的不同生活機運和策進作為,畢竟,映照於地狹人稠如首善的台北市,包括教育、產經、醫療、社福、空品、長照、地形、水文抑或基礎建設,北、高這兩個直轄市,實乃要有不同的典範作為,特別是高雄縣、市的合併工程,也不單單只是侷限於行政層級的事務範疇,而是隱含從短程到中長期的改善措施和擘畫建置,也就是說,從台北市到高雄市以迄於從高雄一市到全市各個行政區,所關涉到『求同』與『存異』以及『權益保障』與『福利促進』的命題意旨,實有進行解構、重構和新構之必要,況且這其中所糾結公共資源之於量能、能量及其不足、不均的結構性限制。
總之,面對從六都到全台之於平均餘命的階層化或階層深化,高雄市的羸弱情況,當只是諸多壓迫結構底下的一項預期性後果,如此一來,從風險社會到風險城市抑或風險個體,如何有其風險管理的素養能力,這也是主事者或國家機器責無旁貸的使命所在。
(本文曾刊登於111.09.11 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