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總統府,蔡英文總統出席「大陸台商春節聯誼活動」。)
國民黨主席補選落幕,江啟臣獲勝成為國民黨近百年來最年輕的領導人。雖然江的任期僅屬過渡性質,但身為新世代的政治菁英,他還是可以在國民黨的改造過程中,扮演「推手」的角色。
從「九合一」的大勝,到「二合一」的狂敗,國民黨的領導群龍無首,基層組織渙散,黨員士氣欲振乏力。雖然這些皆屬「茶壺裡的風暴」,但在外界看來,敗選後的國民黨,就像一隻鬥敗的公雞。因此,如何振衰起敝,大刀闊斧進行改革,這是大家對江啟臣的期待。
改革必須營造一個有利的內外社會環境。就政黨政治而言,國民黨不應期待對手會對它「仁慈」,但江啟臣被視為國民黨的「本土派」,和
民進黨具有許多共同的「政治基因」,因此兩黨建立良性的「和平競賽」關係,應該問題不大。
在外部環境方面,江啟臣選前就已宣稱,他勝選後會有一趟
美國之行。江屬「海歸派」,是美國屬意或至少可以接受的
台灣政治明星。相信在江主席任內,定能重建二○一六年國民黨敗選後,日趨式微的對美關係。
江啟臣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國共關係。在
馬英九執政期間,由於對陸採和解政策,
兩岸關係出現對岸眼中的「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對岸認為這是因為
兩岸擁有
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九二共識源於九二年香港會談,雙方會後達成的理解是:對一中內涵引起的爭議,依各自法律文件分開處理,也就是將其擱置一旁,模糊帶過。用馬總統的話說,就是在「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的情況下,維持兩岸的協商和對話管道。
民進黨於二○一六年贏得執政地位,因蔡總統不接受九二共識一詞,對岸也就趁機為之「加油添醋」。
習近平於中共「十九大」的報告中,把九二共識詮釋成「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更在「告台灣同胞書四十周年」講話中,提出「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九二共識」。無論是「體現一中」或「謀求統一」,都非當年舉行九二會談的目的。顯見習對九二共識的定性定位,已從戰略模糊轉為戰略清晰,難怪
蔡英文會說,兩岸已經沒有模糊空間了!
蔡英文把一國兩制和九二共識掛鉤,並非民進黨勝選的關鍵;國民黨敗選主要是內因造成的,這點江主席應心知肚明。對國民黨而言,九二共識只是「懷璧其罪」,不應被視為「麻煩製造者」。作為談判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的工具價值仍在,但它的目標價值已因時空環境的改變,而必須作出相應的調整,也就是「舊瓶裝新酒」。
國民黨主席選後,習近平的賀電遲遲未到,國台辦的反應也是平平淡淡。其實國共之間的「相敬如冰」,早有軌跡可尋。對岸對吳敦義強調「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頗有微辭,對於郝龍斌的「斷絕三通論」和江啟臣的「九二共識過時論」,也是心存疑慮,國共互信基礎早已出現動搖。
兩岸政策曾是國民黨的強項,江主席應在國內取得發言地位,並藉此修補與對岸的關係。此外,國民黨基於國家利益,應扮演「忠誠反對黨」的角色,在民共之間處於「有讀不回」的窘境下,作為兩岸溝通的橋梁。在兩岸關係因防疫而導致雙方民意對撞的緊張時刻,國共高層會晤還是有其必要的。
(本文已刊登於109.3.8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