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互聯網金融是指藉助於互聯網技術與移動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金融支付等金融業務的經營模式,其主要優點是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社交網路或電子商務平台,挖掘各類金融相關訊息,可以降低金融機構的交易成本;且操作簡單便捷,可以滿足用戶對金融的需求,加上金融門檻低,用戶參與程度高等,故廣為經濟人所採用。雖其仍具有技術具壟斷性,缺乏有效的監督制度,且普及不易等缺點,但其度為大家使用並漸趨普及模式,已引起個人及企業的重視;另外,互聯網金融的主要經營模式必須依賴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的結合,才能有效率的發展。唯
台灣對於互聯金融產業的建置仍付之闕如,難以跟隨時代的潮流,對金融業的未來發展相對不利,為配合資訊科技的發展,同時因應全球性的金融競爭,政府必須即早規劃,並加強金融風險的觀念,以及即早建立有效的網路金融監督制度等。
一.前言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資訊技術的快速發展,網路發展愈來愈重要,而以網路做為金融輔助工具的個人及企業也愈來愈多,其中,又以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發展最受矚目。
為瞭解互聯網金融產業對個人及企業的影響,以作為台灣未來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之參考,可分別就互聯金融網的意義、特性、優缺點、操作模式、未來發展,以及台灣的互聯網金融業務發展情形等幾個部分來說明。
二.互聯網金融產業
為說明互聯網金融產業的內容,茲就其意義、特性、優缺點等說明如下:
(一).互聯網金融的意義
一般而言,互聯網金融(The Internet Finance;The on line financial)是指藉助於互聯網技術與移動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金融支付,以及信息中介...等金融業務的經營模式,而其融資模式既不同於商業銀行的間接融資,也不同於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而是一種資訊科技下的新興金融模式,提供經濟人更便捷的生活,影響金融產業的發展甚巨。
事實上,互聯網金融包括三種基本的企業組織形式,分別是網路小貸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金融中介公司,其業務性質有些類似當前商業銀行普遍推廣的電子銀行,其他如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也屬於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範疇。因此,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功能相結合的金融新興行業,而其與傳統金融業務最大的區別在於互聯網具有開放、平等、合作、分享等特性,又因其具有較佳的人性因素,且符合簡便快速之操作原則,故其發展對傳統金融業具有參與及滲透的作用,並對傳統的金融操作模式產生根本而重大的影響。
(二).互聯網金融的特性
大體而言,互聯網金融之所以受到消費者與投資人的歡迎,並廣為企業所重視,主要因互聯網金融具有多種傳統金融所沒有的功能,而這些功能主要是基於數據產生、數據挖掘、數據安全,以及搜索引擎技術等的作業協助與支撐,且具有下列的特性,即:
1.數據的產生與應用
在互聯網金融中,社交網路、電子商敄、第三方支付、搜索引撀等的相互合作,形成了龐大的數據量,加上雲計算和行為分析理論,使大數據挖掘與應用成為可能。
2.數據使用的安全
網路交易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是安全,若數據安全技術可以有效保護使用者之隱私,則交易支付便可順利進行。
3.獲取信息快速
網路的特性是訊息來往快速而便捷,特別是互聯網的搜索引擎,可以使個體更加容易獲取相關信息。
4.具有人性化的特性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區別不僅在於金融業務所採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於金融參與者認為,互聯網具有開放、平等、合作、分享等的人性因素,且使用方便而快速,又因為使用人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工具,使得傳統金融業務具備透明度更強、參與度更高、協作性更好、中間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徵,亦即符合人性化的特性。
5.弱化金融機構的中介角色
互聯網因為具有分享、公開、透明...等特性,能使資金在各種不同的主體之間,直接而自由的游走各經濟主體,而且違約率甚低,這將使金融中介的作用不斷的弱化,從而使得金融機構傳統而重要的中介功能,逐漸成為附屬性與服務性的次要角色,而不再是金融資源調配的核心主導定位;亦即互聯網金融模式可以弱化金融的中介行為。
總之,由於資訊科技的進步,數據的產生、獲取、使用等資訊技術得以快速發展,減少了金融交易的成本與風險,同時擴大了金融服務的範疇。其中,技術實現所需的數據,幾乎成為互聯網金融的代名詞。
(三).互聯網金融的優缺點
一般而言,凡事有其利必有其弊,任何政策都可能有反作用,任何新科技的使用,帶來其優點的同時,必然也含有其缺點,因此,有關互聯網金融的優點及缺點仍然很多,茲擇其較重要者簡單說明如下:
1.優點
互聯網金融的主要優點如下:
(1).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社交網路或電子商務平台,可以挖掘各類金融相關
訊息。
(2).使用成本減少,同時降低金融機構的交易功能;
(3).使用簡單便捷,符合一般人的需求;
(4).個性化定製,具人性基礎,能滿足用戶對金融的需求;
(5).金融門檻降低,小客戶亦可參與,用戶參與程度高。
2.缺點
互聯網的主要缺點如下:
(1).互聯網技術過於龐大
銀行是行政性壟斷,互聯網是技術性壟斷,互聯網金融為二者的結合,其壟斷性更強。
(2).互聯網存在著另一種資訊不對稱問題
因為沒有實際規範資料的真實性,其所使用的大數據、雲計算、平台、移動金融等四大環結都沒有實名制,亦即其所使用之資訊缺少確實的依據,因此,其所引發的資訊不對稱所引發的問題可能更大。
(3).線上與線下缺少一致性
一般而言,線上考量的是違約率,線下考慮的是違約率與損失率,二者缺少一致性的規範,故其風險判斷亦不同。
(4).反洗錢問題
在現行金融管制體系中,線下對洗錢問題有一定的管制模式,唯線上由於資金沒有記號,都是數字所構成,很難加以控管。
由於這些缺點或問題並非單獨存在,而且是相通的,因為市場與資金均無國界,因此,很難作有效的預防。
此外,互聯金融網的缺點尚包括:
(5).互聯網金融犯罪難以預防
除了遇到與其他國家相同的網路犯罪和電腦病毒外,其他如電子商務、互聯網應用、有關軟硬體知識等,其對目前已經建立的支付制度等出現後所涉及的責任認定、 承擔、 仲裁結果的執行等,其複雜的法律關係現在仍難以解決。
(6).普及不易
網路技術日新月異,使用模式經常更新,並非人人可以使用,普及相對困難。
(7).風險管理必須加強
網路的真實性難測,也難以有效控管,政府的風險管理尚不成熟。
(8).尚未建立有效的監督制度
資訊科技日新月異,新技術所引發的舞弊問題層出不窮,而監督制度尚未形成獨立系統。
為了解決互聯金融網的缺點,在互聯網金融高速發展的同時,安全性等問題備受關注,同時也使得傳統金融和互聯網金融之間的競爭加劇。除了在移動支付領域開展工作以外,央行作為互聯網金融監管的部門之一,目前也正在積極推廣相關工作,特別是互聯網金融協會的成立,將更好地發揮互聯網金融的行業自律管理作用。
三.互聯網金融的經營
大體而言,有關互聯網的金融經營可分為金融經營模式與金融操作等兩個部分來說明:
(一).互聯網金融經營模式
二十一世紀初期,互聯網業務在中國崛起,而在中國大陸的金融體系中,有關互聯網金融的主要經營模式可歸納如下:
1.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的結合
金融結合模式是指傳統的金融機構藉助互聯網管道,為所有的客戶提供服務,如網路銀行提供網路管道,並與傳統金融業合作。
2.提供消費者之信貸服務
由於網路銀行具有電子商務的平臺,能為消費者提供信貸服務,創造有利於其他放貸人的條件(如阿里金融)。而互聯網因具有網路管道,可充分發揮提供信用保證的作用。
3.資金仲介作用的弱化
金融機構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是金融仲介業務,然而,經由互聯網路的人人貸(P2P)模式,可以提供更多的中介服務,並把資金借貸的供需雙方之中介功能加以結合,因而弱化了傳統金融機構的中介功能。
4.類似完全競爭市場的競爭
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因為其具有搜索引擎、大數據、社交網路和雲計算等技術基礎,因此,不易產生市場信息的不對稱情形,交易雙方在資金期限匹配、風險分擔的成本相對較低,銀行、券商和交易所等中介功能因而受到限制;貸款、股票、債券等的發行和交易,以及券款支付等,都可以直接在網上進行,而在此一近乎完全競爭市場的條件下,市場效率充分有效,也存在著一般均衡定理所描述的無金融中介狀態。
總之,在互聯網的金融模式下,由於支付便捷,且搜索引擎和社交網路等降低信息處理成本,資金供需雙方直接交易,可達到與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和銀行間接融資一樣的資源配置效率,並在促進經濟增長同時,大幅減少交易成本。
(二).互聯網金融模式的運作
大體而言,互聯網金融模式的運作有三個核心部分,分別是支付方式、信息處理,以及資源配置,茲分述如下。
1.支付方式
在支付方式方面,互聯網以移動支付為基礎,個人和機構都可在中央銀行的支付中心(超級網銀)開設賬戶(存款和證券登記),爾後,其支付方式即不再完全是二級商業銀行賬戶體系;證券、現金等金融資產的支付和轉移都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路進行,且支付清算電子化,並可替代現鈔流通。
2.信息處理
在信息處理方面,搜索引擎對信息進行組織、排序和檢索,能緩解信息超載問題,並可針對目標而滿足信息需求;另外,雲計算保障海量信息高速處理能力。在雲計算的保障下,資金供需雙方信息通過社交網路揭示和傳播,被搜索引擎組織和標準化,最終形成時間連續、動態變化的信息序列。由此可以找出任何資金需求者(機構)的風險定價或動態違約概率,而且成本極低;也由於這種信息處理模式,而使互聯網金融模式,可以有效替代現在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的主要功能。
3.資源配置
在資源配置方面,資金供需信息直接在網上發佈並配對,供需雙方可以直接聯繫和交易。另外,由於個體之間的直接金融交易是人類社會最早的金融模式,但若藉助於現代信息技術,則可以突破傳統的安全邊界和商業可行性邊界,而在供需信息幾乎完全對稱,且交易成本極低的條件下,互聯網金融模式形成了「充分交易可能性集合」,如中小企業融資、民間借貸、個人投資管道等問題,均可順利解決。除此之外,在這種資源配置方式下,雙方或多方交易可以同時進行,信息充分透明,定價幾可達完全競爭模式,具有市場的最有效率,以及社會福利最大化;更重要的則是在互聯網的資源配置下,各種金融產品都可採用類似模式交易。
總之,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供需方經由透明、公平的機會,可以達到支付便捷的目的,且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低,資金供需雙方直接交易,不需要經過銀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
四.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有關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可分為下列幾個部分來說明,即:
(一).對傳統商業銀行的衝擊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近年來,消費者或投資人以第三方支付、網路信貸機構、人人貸平臺等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模式,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互聯網金融以其獨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創造方法,對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形成直接衝擊,長久以後,甚至可能產生替代作用。
(二).互聯網的發展趨勢
在現代經濟社會中,在資訊科技與金融產業逐漸結合以後,金融業的經營與管理產生重大的變化,特別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極為快速,並在全球的金融業務之操作範圍內,已出現移動支付、人人貸、眾籌融資等三大重要發展趨勢,其相關內容簡述如下:
1.以移動支付替代傳統支付業務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移動通訊設備的滲透率超過正規金融機構的網點或自助設備,以及移動通訊、互聯網和金融的結合,為企業及個人帶來極大的商機,如2011年,全球移動支付交易總金額為1059億美元,預計到2016年時,將達到6169億美元,平均每年以42%的速度增長。又如在肯亞,手機支付系統M-Pesa的匯款業務已超過其國內所有金融機構的總和,並逐漸延伸到存貸款等基本金融服務,而且不是由商業銀行運營,亦即以移動支付替代傳統支付業務有愈來愈廣的趨勢。
2.以人人貸替代傳統存貸款業務
人人貸(P2P, Peer to Peer)是指有資金並且有理財投資觀念的個人,通過仲介機構的介紹或牽線,使用信用貸款的方式將資金貸給其他有借款需求的人,是目前中國互聯網金融中P2P信貸行業中最大,也是最安全的平臺。其發展背景主要來自傳統或正規的金融機構之融貸業務中,未能有效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而現代資訊技術大幅降低了資訊不對稱和交易成本,使人人貸在商業上逐漸成為可行。如2007年成立的
美國LendingClub公司,其2012年時,已經促成會員間貸款6.9億美元,利息收入約0.6億美元。
3.以眾籌融資替代傳統證券業務
眾籌融資是指集中大家的資金、能力和管道,為小企業或個人進行某項活動等提供必要的資金援助,是最近幾年以來,國外最熱門的創業方向之一。如Kickstarter的眾籌網站,就曾被時代周刊評為最佳發明和最佳網站,進而成為「眾籌」模式的代名詞。2012年4月,美國通過JOBS(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Act)法案,允許小企業通過眾籌融資方式獲得股權資本,這使得眾籌融資替代部分傳統證券業務成為可能。
(三).互聯網金融的成功案例
在全世界的金融網路中,網路金融業務快速發展,而以互聯網金融而經營成功的案例很多,茲以最具代表性的阿里金融為例,擇要說明如下:
中國境內互聯網金融發展最為典型的案例為阿里巴巴的小額信貸業務,也就是所謂的阿里金融。阿里金融和傳統的信貸模式不同,其主要是通過互聯網數據化運營模式,為阿里巴巴、淘寶網、天貓網等電子商務平臺上的小微企業、個人創業者提供可持續性的、普惠制的電子商務金融服務。其中,阿里金融所開發的新型微貸技術的核心,就是數據和互聯網。
阿里金融利用阿里巴巴B2B、淘寶、支付寶等電子商務平臺上客戶所積累的信用數據及行為數據,引入網路數據模式和線上視頻資信調查模式,通過交叉檢驗技術,輔以第三方驗證,確認客戶信息的真實性,將客戶在電子商務網路平臺上的行為數據,映射為企業和個人的信用評價,並對這些通常無法在傳統金融管道獲得貸款的弱勢群體,批量發放「金額小、期限短、隨借隨還」的小額貸款。同時,阿里金融微貸技術也極為重視網路,其中,小微企業大量數據的運算即依賴互聯網的雲計算技術,不僅保證其安全、效率,也降低阿里金融的運營成本。
另外,對於網路的利用,也簡化了小微企業融資的環節,更能向小微企業提供全天候金融服務(365*24),並使得同時向大批量的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能具體呈現,而這也符合中國境內小微企業數量龐大,且融資需求旺盛的特點。阿里金融已經開發出訂單貸款、信用貸款等微貸產品。因此,若從其微貸產品的運作方式來觀察,便可發現其經營模式帶有強烈的互聯網特徵;類似淘寶信用貸款,客戶從申請貸款到貸款審批、獲貸、支用以及還貸,整個環節完全在線上完成,完全沒有人工參與。
另方面,隨著電子商務市場發展迅速,2011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高達5.88萬億元人民幣,若與去年同期比較,增長29.2%,電子商務已經廣泛滲透進入金融產品消費等領域。又如2010年,平安、安邦等多家保險公司集體入駐淘寶網,開展保險產品銷售業務。基金管理公司等基金銷售機構自有網路平臺受制於多種因素,業務發展緩慢,希望可以利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的用戶群和用戶體驗優勢,提升自身的網上基金銷售業務能力。
五.台灣互聯網金融的建置
一般而言,互聯網金融具有移動金融、雲端金融、大數據金融等的綜合性觀念,且無論是發展普惠金融、完善對小微商戶的金融服務,都要借助與互聯網金融來實現。因此,有關台灣互聯網金融的建置十分重要,相關內容分述如下:
(一).互聯網金融起步較晚
隨著產業互聯網加速、智慧城市建設、智慧產業、智慧家居的發展,金融應用場景會更多,互聯網與這些場景的結合,將會出現更多的互聯網金融模式。未來互聯網金融將有更加豐富的形態,如2013年,主要利用互聯網管道做為理財工具,亦是互聯網金融的模式之一。其中,第三方支付、網路信貸機構、人人貸平臺等,則是代表互聯網金融模式,唯台灣在互聯金融網的建置方面,可謂付之闕如,難以跟隨時代的潮流,對金融業的未來發展相對不利。
(二).第三方支付
所謂第三方支付平台,是指具備一定信用保障的第三方獨立機構提供交易所構成的平台,在交易中扮演樞紐角色。簡言之,第三方支付的主要任務在於串連網路店家與銀行,以第三方角色提供技術與保障,強化網路購物安全。當買方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款項時,資金便進入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專用帳戶中;當貨品送達並經買方驗貨後,便可以確認收貨,將暫存於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資金轉至賣方帳戶。
第三方支付服務全球最成功案例應是美國PayPal公司,而後續則有Google附屬之Google Checkout、英國Moneybookers及日本樂天等,其服務內容均不以信用卡代收付服務為限;此機制已在中國大陸蓬勃發展,用戶規模增長迅速,規模較大者諸如支付寶、新付通以及快錢等公司。
(三).第三方支付發展
2011年,台灣上網人口數約有1,097萬人,而電子商務的市場規模可達到4,300億元。批發零售業者可藉由電子商務的優勢,以較低的成本拓展海內外市場。然而,電子商務購物程序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金流的付費機制。唯長久以來,國內市場對金管會的不滿大多集中於沒有第三方支付工具的配套法規,現行法令仍舊無法完整規範網路第三放支付業務。
台灣目前提供第三方支付平台業者有PChome Online的支付連、歐買尬轉投資的歐付寶以及紅陽、綠界與藍新科技等,藉由「第三方支付」平台,買方可利用該平台提供的帳戶進支付交易款項,經第三方支付平台通知賣家貨款入帳、並要求發貨,最後買方簽收貨物後,第三方就可款項轉帳至賣家帳戶。現階段只有Yahoo!奇摩的購物中心、PChome網路家庭等交易規模較大業者,較容易與收單銀行洽談刷卡業務,而其小規模網拍賣家,或是個人對個人的網路交易,仍無法提供信用卡交易服務,多半依賴轉帳交易,交易風險較大。
2013年3月7日,金管會正式開放「第三方網路交易代收/代付服務業者」,其政策開放的意義在於有利於台灣的第三方支付業者,發展信用卡收單業務,對消費者而言,網路購物也多一層保障。對於在拍賣平台上銷售貨品的小型商家、或者在商店街平台開店的微型商家而言,拍賣及微型企業已經可以接受消費者信用卡的刷卡付費,在金流服務方面可說是一大進展,也為台灣網路支付服務發展史上創造新的里程碑。
(四).第三方支付制度的檢討
2013年,行政院所通過的「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草案」,也就是俗稱的「第三方支付專法」,並希望在2014年底前通過,帶動相關的產業。台灣是高科技島,不應只有在製造領先全球,與高科技搭配的服務業,尤其是電子商務也應與時俱進,才能趕上時代的脈絡。
綜觀我國第三方支付發展現況,若與世界各主要國家相比較,台灣落後了許多年,如美國在1998年就建立第三方支付服務,中國大陸在2004年開始推動,而台灣則是在2012年才完成,落後許多國家一段距離。因此,台灣在第三方支付服務推動工作上,至少應先做到開放與這些國家同步的功能,讓台灣的網路支付能在最短時間內趕上國際網路支付的腳步,例如台灣應予開放目前各國網路支付可以使用的儲值、跨國交易等功能,方能使我國網路電子商務的產業發展更加蓬勃與順遂。此外,我國在推動網路購物第三方支付服務發展之際,政府亦應配合
兩岸政策的規劃進程,由主管機關進一步規劃與大陸第三方支付業者合作事宜,建構兩岸B2B、B2C 電子金流服務平台,提高大陸民眾及企業購買臺灣商品的便利性,協助臺灣的中小企業行銷商品到大陸市場,為兩岸的企業及社會大眾提供更為便捷的電子支付服務,為台灣網路電子商務奠定良好之根基。
六.結論與建議
經由前述的分析與說明,可據以列出本研究的結論與建議如下
(一).結論
本研究的結論簡列如下:
1.互聯網金融是指藉助於互聯網技術與移動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金融支...等金融業務的經營模式,其具有數據的產生與應用、使用安全、獲取信息快具有人性化特質,以及可以弱化金融機構的中介功能等特性。
2.互聯網金融的主要優點包括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社交網路或電子商務平台,挖掘各類金融相關訊息;降低金融機構的交易功能;簡單便捷;個性化定製,足用戶對金融的需求;以及金融門檻降低,用戶參與程度高。至於互聯網的主
點則包括互聯網技術過於龐大而具壟斷性;存在著另一種資訊不對稱問題;線線下缺少一致性;無法達到反洗錢目的;金融犯罪難以預防;普及不易;風險 理必須加強,以及尚未建立有效的監督制度等。
3.互聯網金融的主要經營模式可歸納為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的結合、提供消費信貸服務、資金仲介作用的弱化,以及類似完全競爭市場的競爭等。另外,互金融模式的運作有三個核心部分,即支付方式、信息處理,以及資源配置等。
4.第三方支付、網路信貸機構、人人貸平臺等,是代表互聯網金融模式,唯台灣聯金融網的建置方面付之闕如,難以跟隨時代的潮流,對金融業的未來發展相利。
(二).建議
根據前述的結論,可據以列出本研究的建議如下:
1.互聯網金融是藉助互聯網技術與移動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金融支付,以息中介...等金融業務的經營模式,雖交易便捷,但安全性仍有待考量,政府必實做好金融業務的監督問題,才能讓互聯網金融業務穩定而長期的發展。
2.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有其優點與缺點,政府宜做好適當的規劃,取其優點而棄其,並加強金融交易的風險管理,以及即早建立有效的監督制度等。
3.傳統上,金融機構扮演金流主宰的角色,相較於網路公司或金流業者作為第三付的平台,支付服務、個人資料的安全性與隱私權之信賴保障機制仍待加強, 機構具備立足點的優勢。但金融機構受主管機關高度監理,在爭取第三方支付
上,彈性與主動性不如非金融機構,且在電子商務的世界中,許多賣方屬於個微型企業,受限與規模或法令金融機構不易提供消費者便捷的信用卡結帳服無形中損失不少交易機會。開放第三方支付業者獨立經營或與金融業者合作,讓第三方支付的服務將更深入、更細化,避免錯失電子商務契機,故非金融機金融機構合作的第三方支付業者較易成功。
4. 政府應以積極、開放態度對待第三方支付專法,迎向第三方支付產業爆發性。當然,一個新興產業很難有完善的制度,特別是當這個產業不斷更新,變化又缺乏指標性的發展參考。但政府應積極幫助這個產業塑形及演進,並進一步其管理及監督辦法,讓第三方支付可以順利推動,並作可做為政府推動互聯網的基礎。
參考文獻
林定芃、謝明瑞(2014),第三方支付之研究,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吳曉光、曹一(2011),論加強P2P網路借貸平臺的監管,南方金融,2011,(4):32-35。
謝平(2012),迎接互聯網金融模式的機遇和挑戰(EB).21世紀經濟報道.2012-9-1
劉玉柱(2014),中國P2P網貸十大發展趨勢,網貸投資。
互聯網金融藍皮書: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3),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MBA智庫百科(
http://wiki.mbalib.com/),P2P網路借貸平臺。
SEC Proposes Rules to Implement JOBS Act Provision About General Solicitationand Advertising in Securities Offerings. , SEC press release, Aug., 29, 2012,
https://www.sec.gov/news/press/2012/2012-170.htm
※本文為2014年9月13日在中國上海金融互聯網金融生態環境建設高峯論壇所發表的論文。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