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豪帶動尼克隊五連勝,震驚全美,台灣與有榮焉。
在欣喜之餘,聯想張德培、曾雅妮等世界級選手,都和台灣有關,證明身材不是限制台灣運動員的「天檻」,只要熱誠夠、方法對,沒有什麼不可能的!
我們體育界常說,輸球原因是「體型不如人」、「體力不繼」,這是「天生的門檻」過不了;遇日本有「懼日症」,遇韓國有「懼韓症」,遇上更高大的白人、黑人了,更振振有詞:「那麼高,怎麼贏?」
這個「空間理論」在一九八九年張德培崛起,以一七三公分身高於法國網球公開賽拿到冠軍,已被推翻,並掀起一波波的「網球革命風潮」;台灣的王思婷到世界廿六名,盧彥勳在溫布頓晉前八,中國大陸李娜去年法網稱后、世界第五。
曾雅妮身高也只有一六○公分,但是她從小對高爾夫執著,戰鬥意志強,面對名氣大、體型壯的白人名將毫無懼色,已經稱霸LPGA整整一年。
林書豪不是一夕成名,也不是仙女棒點的金馬車,他其實已經準備十六年以上,有一則在Youtube廣為流傳的林書豪六歲運球影片,讓大家瞠目結舌。大概只有九十公分高的小jeremy,以靈巧的雙手快速的拍打標準籃球(不是兒童籃球),距地面只有十公分高,正面快運,胯下交叉快運,背後交叉快運,身前身後快轉交換…,手感之好、靈巧有如哈林籃球隊,而他的小手只比籃球的標誌稍大。
他以雙手持球使盡吃奶力氣,想射籃框,但是怎麼投也不進,實在是太小、力量不夠,勉強擲到高度又失準頭,但是看他運球,就知這個孩子已經下了許多工夫在「玩球」上。
台灣也有過多位選手向NBA挑戰,但是我們可能要重新省思:是不是熱誠敬業不如林書豪,態度方法也得修正?一九一公分的體型在台灣超級聯賽(SBL)比比皆是,我們有理由樂觀,只要努力,第二個林書豪還會出現的。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
(文稿刊登於 101.02.13聯合報民意論壇第A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