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部決定將國內航空票價調漲日期延後到明年一月一日,並分三階段調漲票價,漲幅由5% 至20%,引起金、馬、澎湖等離島居民強烈反彈。
坦然言,航空是離島居民往返本島最主要交通工具,需求彈性小,一旦漲價,對獨占性極高的航空公司,的確有助於收入的提升;但對離島卻是很大的衝擊。首先是:離島居民平均每人國民所得不及台灣本島的三分之二,雖離島居民享有票價補貼,但對經常往返的鄉親,負擔不啻加重。再者是,漲價後,一般民眾的票價可能漲至五千元以上,已和香港、澳門等國際航線票價接近,在旅遊替代彈性高的情況下,對離島賴以為生的觀光業,在原本受到大三通的排擠後,將雪上加霜,情何以堪。
平情而論,漲價無非是合理反映成本或是因超額需求的市場機能所致,但民航局以八年沒有調漲國內線機票及反映油價成本為由,擬將經營虧損藉由價格調漲轉嫁給消費者,實有不合理之處。據悉,台灣二十四條國內航線,經營的航空公司大多處於虧損的情況,實其來有自;探究其因,油價上漲並非主因。有研究指出,交通部頒布「民用航空運輸業申請設立、增闢航線、購機執行要點」後,航空市場競爭異常激烈,航空費率調整後,價格戰於焉展開,市場實售票價往往比核定之票面價低,航空業者因而付出了巨額虧損的慘痛代價;繼而要求交通部允其提高票價來彌補其虧損,突顯業者反映多年未調整航空票價之理由並不充分。此外,過多航班(超額容量)造成航空公司於經營規模上處於產出不具效率。加上高鐵通車後,其便利與快捷,造成不小的磁吸效應,也讓國內航線的載客率萎縮,不是紛紛以降價等促銷策略來吸引顧客,就是以關閉,減班因應。
然就台灣-金門航線而言,一直是國內線的黃金航線,可謂一枝獨秀,平常載客率約有七成,但旺季時班班客滿,常是一位難求;此航線讓航空公司的年度營業額挹注超過20億元,可謂荷包滿滿,理應對金門居民有更多回饋才是,怎可以「距離愈遠,調漲愈多」來定價,結果反倒是金門航線漲最多,道理安在?
筆者以為,油價成本影響航空業者利潤實無庸置疑,但民航局應檢討國內航空是否開放太多而造成過度競爭;航空業者更應思考如何提升營運效率,降低成本,合理反映票價才是,怎可僅以油價上漲為由來搪塞其經營不善,進而要求提高離島票價,填補其虧損,實無法讓離島居民心服口服。
綜合言之,飛機是離島鄉親往返本島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交通部雖釋出「緩漲」、「政府補貼離島居民票價調漲部分」等善意,卻無法改變即將調漲的事實。一個有為政府應有義務保障居民享受便利且價格合理的票價,換言之,離島居民的基本要求,無非就是需要一條安全、便捷、合理的返鄉之路。
(本文精簡版刊於2013年7月19日聯合報,原標題:給離島居民合理的返鄉路)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