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形容大陸經濟擁有「巨大韌性、巨大潛力和巨大迴旋餘地」,會見德國總理梅克爾則提及對大陸第二季GDP表現有信心,而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更在暗示將下調全球
經濟成長的同時,強調看好中國大陸今年經濟成長。在全球復甦尚未確立之際,大陸經濟成長不但是全球倚重的重要經濟動能,對於中國大陸自身而言,也是擴大內需調結構再次翻升的關鍵期。
既使中國大陸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7.4%創下一年半以來的新低,在全球經濟表現中仍是可圈可點。經濟學人(EIU)最新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可發現,中國大陸2014年經濟成長預估仍達7.3%,高於全球經濟成長3.4%,亦比
美國的2.5%及歐元區的1.1%高出甚多,與IMF看好中國大陸經濟成長介於7%至7.5%的看法一致。
然而對照過往的表現,中國大陸上半年經濟成長的確有軟疲放緩走勢。雖然第二季經濟成長相關數據尚未公布,然而今年1至5月出口金額衰退0.4%,可看出中國大陸第一大出口地區—歐元區經濟尚未翻升,影響中國大陸外貿的陰霾仍在;內需部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成長12.1%、民間固定資產投資成長19.9%、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成長2.8%,成長幅度均不若以往,可以看出內需疲軟放緩的情形。
儘管如此,中國大陸要達到今年所訂定的7.5%計畫目標並不難,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定向調控方向正確,包括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增加公共產品有效供給、支援實體經濟做強等政策若能實踐,當可使中國大陸經濟下半年起穩步回升。
事實上,檢視定向調控的內容,其基調就是鬆綁。透過自由化的過程,解禁生產力的桎梏,提升生產力效率,事實上就是全球經濟成長的不二法門,無論是採用貿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降低政府管制、國有企業民營化,都是鬆綁的過程與手段。中國大陸雖然已經高速成長十年有成,然而仍有許多地區生產力尚未釋放,與先進國家相比,仍然成長潛力無窮。
從中國大陸近期一連串推動,可以看出中國大陸朝向自由化以鬆綁的步驟與策略。首先,2013年7月成立上海自由貿易區進行鬆綁金融、航運、商貿服務、專業服務、文化服務、社會服務等市場准入試點,採用開放程度較高的負面表列清單方式,今年進一步縮短負面表列清單後,7月8日國務院進一步公布放寬市場准入制度,將負面清單制度推廣到全大陸,並擴大負面清單內容,開放程度比上海自貿區更大。
上海自貿區試點迅速推向全國適用,將可縮短大陸經濟的自由化進程,對於中國大陸解放生產力有相當大的幫助,亦為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投入一股強勁的動能。
其次,國企改革亦加速發展。大陸國資委將啟動4項改革試點方案,包括《改組或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試點》、《中央企業董事會行使高級管理人員選聘、業績考核和薪酬管理職權試點工作方案》以及向央企《派駐紀檢組問題試點》等。此外,上海提出《關於推進本市國有企業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若干意見》,希望3至5年內完成上海國企改革。除了明確要求繼續國有的國營事業之外,將在五年內轉換成混合所有制,透過國企進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優化國企股權比例結構、股權激勵、員工持股、開放性市場化雙向聯合重組等方式,實踐國有事業股權多元化的目標。除了上海提出國企改革之外,江蘇亦已公布《關於全面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全文,廣東、山東等地也積極發展央企混合所有制經濟。
國企改革可以提升其生產力,若有決心大幅引進民間資金入股,如參照中石化一次釋股30%的做法,將吸引民企資金入股,吸收大量市場游資,並引進將市場活水注入國企,解決國企效率不彰的問題。由於國企在中國大陸產值及就業的影響仍大,提升國企效率對於促進經濟成長有其決定性的影響,亦為自由化之重要歷程。
中國大陸積極鬆綁生產力束縛,勇敢邁向大幅自由化,可以預期中國大陸生產效能將可進一步發揮,無論是對中國大陸或是全球經濟成長,都將是一股強勁的動能。全球都在期待中國大陸鬆綁脫胎換骨,支撐全球度過金融風暴難關,全面朝向復甦之路邁進。
(本文謹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