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劑、毒澱粉、棉籽油,再到近期的餿水油、飼料油。食安事件連環爆,不僅打擊消費者信心,也衝擊經濟產業秩序。然而此次不同以往的是,社會發起「滅頂行動」,要讓廠商倒閉。後續除了食品業重新洗牌外,金融體系也勢必震動。
黑心油品事件,產業影響浮現。外界粗估事件損失,今年食品業營收將萎縮一二四億台幣,其中國內就佔了大半以上約一○二億。外銷也有受傷,有二十二億損失。當中又以下游的冷凍調理食品受害最深,金額超過五十六億元。此外影響不只停留在今年,明年仍會餘波盪漾,損失在三十億台幣以下。
產值縮水,拖累食品股表現。身處食安風暴中心的味全,影響最大。年初味全股價還維持在五十元以上,但食安事件發酵,一度下殺到二十五元以下,市值蒸發一三○億以上。食品類股也受到影響,從七月高點以來,最大跌幅十五%,明顯弱於大盤表現。
偏弱的股價走勢,顯示風暴仍未散去。頂新集團連三次踏入食安問題,引發消費者拒買。除了出問題的油品下架外,乳類製品也遭受波及,九月味全營收較去年大幅下降八%。同時全台三分之二縣市聲明抵制,產品無法進入校園。並且正義二間產油工廠勒令停工。銷售、生產利空延續,風險逐漸升溫。
放款機構動作頻傳,浮現隱憂。外傳中嘉聯貸案,暫緩撥貸進度延遲。三重土地開發案聯貸,公股第一銀行退出,是否生變有待觀察。味全至九月底為止,短期借款達十.五億,不過帳上現金卻只有二.五億,若缺乏營收與銀行現金挹注,短期流動性恐怕吃緊。
外界關注眼光,加深財務壓力。頂新集團借款成外界焦點,依據金管會統計,頂新、味全與正義從屬企業銀行借款,共台幣四百億元以上,再加計大股東魏家借款,總額約有四八○億元。雖然還款正常,不過六十%未設擔保品。假設情勢發展未變,銀行在風險考量下,凍結新貸款、增提擔保品動作可能出現。
對金融產業來說,授信對象財務穩健,債權有效確保,是發展重要原則。社會氛圍不一定是雙贏局面,抽走銀根,流動性問題浮現,「黑字倒閉」極有可能發生。即便企業擁有技術與價值,但短期財務問題影響,可能走入破產清算一途。屆時不僅員工生計受影響,甚至協力廠商也可能出現問題,出現產業失序、資產減計,並非
台灣之福。
未來焦點應置於制度改革。我們要敦促金融機構遵守「赤道原則」。二○○三年花旗、巴克萊、荷蘭銀行等十間國際銀行發起,隨後陸續被其他金融機構採用。目前已成為國內部分銀行的授信標準。赤道原則目的在透過融資壓力,讓企業更注重社會責任,提昇環境保護、企業誠信。而銀行在提供融資時,除了事前評估影響,也須事後監督改善。若情況未變,則可以限縮貸款、提昇利率。食安事件適用於此,將加重黑心廠商壓力。
社會對食安問題,群情激憤。消費抵制、輿論壓力,就是廠商的致命傷。若要求金融機構迅速抽走銀根,黑字倒閉發生。雖然黑心廠商遭殃,但是相關協力廠商、員工生計也受影響。產業秩序大亂,銀行壞帳浮現,反而造成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窘境。因此回歸制度面改革,要求強制揭露資訊,藉由融資壓力迫使改善,才能杜絕黑心,確保食安。
(本文刊載於2014年10月31日台灣時報)
(本文供僅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