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中國大陸國務院3月確定調降今(2015)年
經濟成長目標至7%,4月中旬公布的中國大陸第一季經濟成長率放緩至7%,不但創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新低,各界多不看好第二季經濟表現。中國大陸不但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
台灣第一大貿易地區,經濟榮枯影響全球及台灣經濟成長,其經濟走勢實需多加關注。
細審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所公布的數據,三級產業中,明顯看出服務業成為支撐經濟成長的主力,而金融服務業大幅成長是主要原因。第一季服務業成長7.9%,不但高於整體GDP成長7%,亦高於工業成長6.1%。服務業成長最主要受益於金融業大幅成長15.9%所致,其他如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交通倉儲業等成長均不到6%,房地產業更是只成長2%,顯示金融服務業是第一季支撐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
金融服務業成長快速,主要受益於一連串近日金融服務業自由化措施,包括自由貿易區開放、滬港通開通、帳戶一人多戶等措施。而近一年來,中國人民銀行已兩度降息,三度調降存款準備率,以寬鬆貨幣政策增加資金流動性,且明示不排斥運用貨幣政策工具,持續擴大金融機構自主定價空間,可以預期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在持續降息中進一步調降,並有利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種種寬鬆銀根的舉動以及金融自由化措施,已在3月中國大陸股市中具體反應,上證綜合指數先突破3500點壓力關口後,4月初連續問鼎4000點大關,並重現7年高點,並在一個月內上漲20%,金融服務業自然在此過程中穩健成長,並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季經濟成長的支撐主力。
換言之,第一季中國大陸經濟成長雖然創新低,然而金融服務業透過金融自由化的改革措施,展現強勁成長力道,並透過支撐服務業成長而成為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
中國大陸2013年服務業占GDP比重首度超過工業,此為開發中階段邁向已開發階段的一個重要指標,顯示未來服務業在大陸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將越來越重要。面對當前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中國大陸能夠以破釜沉舟的態度進行調結構措施,將是日後第二波後發經濟成長的關鍵。
因此,中國大陸堅持改革的態度,是各國際預測機構對於中國大陸日後經濟成長樂觀的主要原因。雖然國際貨幣基金(IMF)在最新世界經濟展望中,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從7.1%降至6.8%,但仍正面支持中國大陸犧牲短期成長換取長期結構健全的改革決心,認為中國大陸正在進行的結構性改革,短期雖然會影響經濟成長速度,然而就長期而言,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結構將能夠更加均衡,從以往以出口及外資成長為主要成長動能的狀況,轉為以內需為主的世界大經濟體。
中國大陸雖然有可能在第二季經濟成長率跌破7%,然而就目前中國大陸經濟規模而言,成長速度仍然優於世界其他地區,世界銀行亦看好中國大陸擁有全球第一多的外匯存底及財政優勢。在李克強總理改革方向正確之下,持續進行經貿自由化,調結構後將有助於大陸GDP成長。
審視中國大陸調結構的決心,人民幣是否因應出口衰退而貶值是一大觀察重點。雖然中國大陸今年3月出口衰退15%,然而李克強總理已強調不以人民幣貶值促進出口成長。倘若中國大陸在調結構的堅持下,以維持人民幣價位展現中國大陸不再以出口擴張作為經濟成長主要動能的決心,則可以確立中國大陸調結構、促進內需的改革決心。
展望未來,中國大陸將進一步推動調結構措施,為防今年經濟成長下滑過大,可以預期中國大陸在擴張政策上會以促進內需為主。在促進投資方面,將持續降息以鼓勵企業投資、持續推動自由貿易區加快經貿自由化腳步、以財政擴張政策推動城鎮化、以
一帶一路策略促進鄰邊基礎建設需求等。其次,在就業成長未受大幅影響、物價成長減緩的狀況下,在第一季消費成長仍有10%的成長,以及網路消費成長超過四成之下,持續健全電子商務所需之軟硬體設施促進消費。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將在堅持促進內需的調結構改革政策中,快速轉型成功。
(本文轉載於104年4月20日旺報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