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黨總統候選人
蔡英文主席以往在國內談及如何處理最關鍵之「剩下的一哩」—
兩岸關係時,除「維持現狀」外,未見正面闡述,因而屢遭非議。然而她選擇對更重要且有同理心的聽眾—
美國府會與智庫友人娓娓道來,外界難再以「空心」責備之。蔡主席揭示鞏固現狀的方略可分為三相互扣合的部分。一、她確認將「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推動
兩岸關係」。二、她將在「廿多年來協商和交流互動所累積的成果」的「堅實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三、她主張有關用何種「名詞」闡釋此一「堅實基礎上」「所累積的『成果』」,應「求同存異」。
蔡主席兩岸政策三支柱的核心部分,就是將「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推動兩岸關係。這令華府大表欣慰,認為相較於在野黨過去的主張,更進步且務實。畢竟儘管美國為制衡中國崛起,圖使亞太復歸美國主導的「再平衡」,經濟與軍事措施已多管齊下,但雙方圖窮匕見前,維持大陸現實主義學者閻學通描述的「假朋友」現狀還不到攤牌時刻,所以美方的「三公報一法」宣示還不能撤除,美國還是需要用不給予官方承認的中華民國體制,來制約
台灣未來可能的躁進。
蔡主席挾勝面極大的優勢,選擇在華府給予黨內理想派與青年社運界在國內極難苟同之承諾,自屬明智之舉。何況早前民望猶有過之的
柯文哲市長,已先提出「中華民國是『底線』」及「一個中國並不是問題」的舖墊,權宜地認同「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當可囊括更多經濟選民與中間選民的支持。
乍看下,蔡主席兩岸政策向務實面移動,已頗為接近馬總統「憲法架構下、九二基礎上、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大陸政策戰略。只是在野陣營將「
九二共識」批為賣台十餘年,對此名詞要求同存異理固所宜。馬總統還曾承諾若有兩岸和平協議必以公投行之,否則現狀就是「不統不獨」。蔡主席在美國則沒有提及會令美國緊張的公投,也未解釋「現行憲政體制」是否為「不獨」。因此是否比馬政府更要「維持現狀」,仍有許多留白。
這些留白或空心的部分,恐不能簡單地歸責蔡主席。原因是已有「廿多年成果」的「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經朝野多次修憲與論述淘洗,幾已不具備指導台灣政治生活的憲法情感作用。它不僅指涉對象模糊,即國名本身亦早被汙名化,且在教育和公共論述場合中逐漸消音。目前有關喜馬拉雅山、南海U形線、二戰戰勝國、孫文與孔子國籍或族群歸屬等之爭論,甚至已普及至中學生,說明此「現制」現在幾乎只是台灣避戰的面具。為和平服務廿多年卻淪為面具,未來如何期望「現制」繼續作為「堅實基礎」保衛正劇烈變動中的現狀?蔡主席在美國說明「現制」必須從「政府與人民的相關運用」理解。這一方面說明了留白中的彈性,也說明了留白中的現狀要如何揮灑,需隨時「與美國立場相同」。(作者現為台大政治系副教授)
【1040611 本文刊登於聯合報民意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