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網站公告總統令「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另有任用,應予免職。」但經媒體查證得知「署長沒有換人,應該只是改以事務官身分任命」。擔任同樣的職務,今天是政務官,明天卻「依法」轉變為事務官,這若不是破壞文官制度,什麼才是破壞文官制度呢?但這並不是首例,而且已成常例。
早在民國七十九年八月,也就是解除戒嚴三年後,當時的銓敘部部長陳桂華就在
國民黨中常會提出報告,為因應政黨競爭的民主化發展,文官體制將朝「行政中立」及「區分政務和事務職務為二元體系」改革。其後考試院積極推動這項改革,目的是要將政治化的文官體系,整健為以專業為導向的中立體質。
然而,考試院推動改革之初,阻力卻是來自國民黨,
民進黨反而大表贊同。但國民黨執政時至少做到了事務官若要擔任政務官,必須先辦退休或辭職;也就是說,切斷以往事務官直接「升任」政務官的制度,而事務官於擔任政務官後,便無再任事務官的機會。
沒想到民國八十九年首度政黨輪替後,身為文官制度主管機關的銓敘部,其政務次長不僅由事務官轉任,且到了事務官屆齡退休前,又「無縫接軌」地再任事務官職務。
蔡英文執政後的銓敘部,又曾由事務官轉任政務次長,且同一人後來又改任為事務官的常務次長。
銓敘部是以法律解釋的技術,讓事務官轉任政務官後,原則上只靠一份公文的簽辦、無須再經公開甄選的程序,就可在原服務機關內改變身分回到事務官。雖這也是民進黨的「彈性用人」政策,但政務官和事務官身分可如此便捷地轉換,如何讓人信賴能夠保持行政中立?
類似的情形,在地方政府也屢見不鮮。如縣政府一級單位主管有二分之一可列為政務職,具事務官任用資格者,擔任列為政務職的主管後,需要時則可將該主管職改為事務官職務;原來的政務主管只改身分為事務官主管而已。
民進黨再次執政後,擴大政務職至中央三級機關首長,如健保署署長改為可政務官任命或醫事人員任用的二軌制即是。但三級機關屬政策執行機關,首長理應由久任的事務官擔任。因此,石崇良在現職上從政務官「從良」為事務官,只凸顯了文官體系的崩解而已。
(本文刊登於112.04.18 聯合報民意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