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重士林的政治學者胡佛教授10日過世。我問他的千金:令尊首要遺願為何?胡莼女士答曰:中國的統一。
自由主義者又渴望
兩岸統一,他是否思想矛盾?促統這種「保守」思維,能和民主、人權、自由等「普世價值」並存嗎?胡老生前就屢遭如此質疑。
在兩蔣威權時代,
台灣人民渴望自由,「黨外運動」風起雲湧,透過每次選舉屢屢挑戰一黨專政體制。與此同時,學界與媒體亦引進自由主義,做為挑戰威權體制的理論基礎與運動能源。知名學者殷海光、胡佛等人,就是當年推動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
服膺憲政主義的胡先生,因為針砭時政、推動民主,一生大多站在
國民黨的對立面。1979年美麗島事件後,政治氣氛一片肅殺。胡氏與楊國樞、陶百川、吳三連等人,多次呼籲政府以民主精神處理朝野爭議。在朝野瀕於決裂的時刻,他們成為化解國民黨與黨外衝突的重要中介。
弔詭的是,就在台灣社會越來越「自由、民主」之後,它和一向支持自由、民主的胡先生卻越離越遠。原來,自由主義、民主政治早已被異化為「反中工具」以及「比促統更重要的普世價值」。這種誤導害慘了台灣,也是台灣向下沉淪的濫觴。始終如一的胡先生,遂從對抗威權的自由派,被改歸為「誤入歧途」的保守派。但誤入歧途的,不是胡,是台灣社會。
胡老說得很清楚,人類為謀福祉,組成家和國,家、國不但是「必要之善」,也是「道德共同體」。家人休戚與共、不離不棄,這是家庭的基本道德。一國的國民之間亦如此。「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就是將小我的互愛,擴大為對大我的共愛。這種大愛是國家主義的核心價值。維護國家的統合與凝聚乃國民的基本道德;撕裂國家、棄有難國家於不顧就是不道德。
回顧列強的崛起過程,其首要工作就是統一國家。他們的憲政、人權,經濟發展,都和國家主義思潮並駕齊驅。國家的統一和強大,是國民的自由與人權之基礎。唯獨在台灣,國家主義和國家統一被視為自由、人權的對立物。
真正的自由主義者,除了重視個人在國家機器之下能否享有「小我」自由之外,更重視「大我」的自由與尊嚴。國家如遭內亂、外患,不能凝聚、自主,就失去有效、合理運作的自由,此時國民必然無法享受最大的個人自由及尊嚴。「大我自由」與「小我自由」分屬不同層次,後者有賴前者的保障,兩者不互斥。
美國開國初期對印地安人何其殘暴,內戰期間南北對峙何其慘烈,畜養黑奴、歧視有色人種等惡行罄竹難書,但美國的統一卻被本國人與外國親美人士視為神聖理所當然。反之,國共內戰導致兩岸分裂分治,如比照南北內戰,兩岸再統一也是神聖與理所當然,但美日豢養的台獨意識與論述,卻硬要抹黑中國的求統。
斑斑史跡,證明中國的長期分裂,引來外國的侵門踏戶,不但阻礙中國發展,更踐踏中國人的尊嚴與集體自由。(如非反中勢力虎視眈眈,大陸何須限制人民使用臉書自由?)中國(尤其是台灣)之病,不是過度熱衷而是不夠重視國家主義,甚且誤認自由主義優於國家主義。
胡逝後二日,當年主張「革新保台」的沈君山亦逝。早年大陸動盪不安,「革新保台」有其道理。現在中國崛起,也走上正確發展道路;台灣反而淪為外國牽制對岸同胞棋子,並一再剷除自己的歷史文化,還頻以被誇大、被扭曲的大陸內政缺失,做為拒統的藉口。這已經不是「保台」,而是「害台」。更是胡佛教授所痛心的「不道德」。
哲人其萎,但他的言論值得台灣民眾三思。
(本文刊載於2018年9月16日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