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前鳳山、旗山與岡山等三山大會,
韓國瑜展現出不一樣的氣勢。特別是岡山的造勢大會,匯聚了數以萬計的人潮,造成國內熱議的話題焦點。不只點燃了久違的高雄民眾參政熱情,也開展出有別於傳統選戰的創意亮點。
韓國瑜的三山大會其氣勢之所以令人驚嘆,其實匯聚了諸多因素,並非只能單純以偶像膜拜或直銷大會視之,而應是存在有「高雄心裡苦、高雄人不說」的資源渴望與政治熱情深遠背景因素。
資源集中化下的首都發展問題
由於中央過去長期以來資源像首都集中化的政策走向,
台灣南北兩端有著不同的發展趨勢。自1895年日人據台之後,日本政府一直以台北為領台的政治中心,因而殖民政府的政治、軍事、文教以及商業營建均以台北城為建設中心。光復後,中央政府亦承襲此種建設的規劃構想,使得台北的人口、各式工商業迅速地集中、都市不斷地向外擴張、經濟一片欣欣向榮,而成為全台灣的政治、經濟、金融與文化中心。
然而此等集中式發展的都會化結果,造成了過份擁擠、都會區生活品質惡化、以及生活成本代價高昂。若加上日間通勤的就業、就學人口,扣除一些河川地、保留地,台北市實際上的人口密度驟增,其擁擠程度飆高的人口密度,使得台北市的交通日益惡化、生活步調緊湊、競爭激烈、人際疏離、以及
房價宛如天價高不可攀。
「工業化」的高雄都會發展因境
相較於台北,高雄長久以來一直被定位為「工業化」城市,許多國營的製造事業機構,如中鋼、中船、中油等重化工業都以高雄為根據地。然而服務業比例過低,且過度依賴高污染性製造業的結果,使得高雄的產業結構明顯失調。再加上中央政府並無積極地進行地方投資建設,使得高附加價值的生產者服務業和企業總部無進駐意願,高素質人口於因外流,如此的惡性循環使得整個都市自1989年起開始產生人口的淨移出現象,高雄都會的發展遂陷入因境。
從上述經濟發展的歷史進程看來,台灣南北兩大都市的區域空間結構乃存在著根本上的矛盾現象。換言之,高雄發展不足、台北則是過度發展。因此,韓流的競選主軸,即是強化宣傳高雄需要吸收北漂與外漂等吸引人口內移的「行銷」策略,先訴求應開發在地農漁產業以進行開源,其次則是呼籲台北的高雄北漂子弟能返回高雄就業定居。此種期望能循序漸進調整資源集中於首都的區域發展策略,也是韓流之所以崛起於高雄的主要背景因素之一。三山造勢激發高雄參政熱情
面臨執政黨從中央到地方的絕對執政優勢與重大施政缺失,為喚起高雄在地民眾消散已久的參政熱情,故韓國瑜在三山造勢的主題歌曲挑選上,精選了熱血澎湃的「夜襲」、「國旗歌」、「梅花」、「愛拚才會贏」一直到愉悅輕快的「快樂的出帆」。在深秋沁涼的高雄進行港都夜曲,營造出如嘉年華會般的造勢大會,在百工百業的擺攤商家親臨見證下,商家的收入似乎也提前兌現了「高雄發大財」的競選政見。也因此,嘉年華會般的三山造勢,不只激勵人心,更為市井小民的營生帶來實質收益。
檢視韓國瑜的三山造勢,這種訴求提振經濟的正面選舉思維,背後其實不僅想展現出美麗高雄背後的老窮現況,亦隱含了擺脫過去重北輕南的苦悶情緒,更凸顯了追求榮光再現的高雄在地民眾深層意念。就此而言,韓國瑜的選舉造勢之所以在短短數月間即興起一股旋風瘋狂席捲高雄,而嘉年華會般的三山造勢也正一步步將「高雄心裡苦、高雄人不說」的在地民眾帶入全國關注的政治舞台之最核心。
高雄心裡苦、高雄人不說
或許在相當數量的高雄人心中,有著苦太久了的心聲,所以韓國瑜的港都夜曲,也點燃了高雄人對苦盡甘來的熱情與渴望。三山造勢的民主嘉年華會,展現出不一樣的民主樣貌,也提供給台灣的政治人物一個不一樣的思維。在藍綠對峙的激烈選戰中,韓國瑜所開創的港都夜曲歡慶風潮,不僅顯示出高雄民眾對經濟發展與政治發聲的深切期望,可能也將帶領台灣走入政治嘉年華的新時代趨向。
(本文刊登於107.11.19 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