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長補選並不出眾人意料,以陳其邁獲勝告終。作為敗方的
國民黨,補選後再度出現檢討
韓國瑜的聲浪,如何面對韓流,成為藍營眼下的重要課題,或將決定其未來前景。
挺韓方稱韓大於國民黨,黨反而是包袱;反韓方則認為韓只能固守少數選民,屈從韓粉,國民黨永遠無法獲得中間選民青睞、重返執政。到底何者有理?根據「
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委託政大選研中心,在6月罷韓前後的數據,雙方論點其實都有事實基礎。
倘若將韓粉定義為對喜歡韓國瑜程度在6至10分的族群,目前全國仍有21%的韓粉,國民黨支持者則僅14.6%,韓粉確實大於國民黨。此外,每100位國民黨支持者有66.3位喜歡韓;0至4分只有15.8位。
然而另一方面,倘若藍營只以韓粉為己足,則可能難以在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的選制取勝。因為以國民黨是否能重振的關鍵族群,維持現狀派或中間選民來說,兩者都是不喜歡韓遠大於喜歡。占台灣民眾51.9%的維持現狀者,僅27.5%喜歡韓,有49%不喜歡;占比34.7%的中間選民,喜歡者僅19.2%,不喜歡者52.9%。
從數據來看,確實可以理解當前國民黨面對韓流的困境。反韓,可能喪失僅有支持者的認同;挺韓,則難以爭取到中間選民與維持現狀派的支持。不過從政治實務面來看,二分法往往有塑造敵我意識的誤區,倘若從光譜式的邏輯思維來看,反韓與挺韓的中間路線,遠比兩造的極端路線來得寬廣。國民黨支持者,扣除對韓喜歡程度0至2與8至10分者,3至7分族群超過半數,達56.2%;中間選民3至7分者則為51.5%。從此來看,跳脫出反韓挺韓二分思維,或許才是國民黨面對韓流的最佳出路。
作為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就任以來陷於黨過去種下的惡果,難以大刀闊斧改革,甚至因為輩分與年紀關係,被視為弱主。罷免補選與黨改的燙手山芋,正是年初少有人願意承擔領導重責的緣故。即使如此,根據政大的調查數據,江的整體表現仍獲得52.8%國民黨支持者的滿意,僅30.8%不滿意。根據美麗島民調,從3月到7月底,國民黨好感度也從21.1%增加到27.5%;泛藍支持率從15.5%到18.4%,雖然幅度不大,但考量到政治環境艱辛,確實走在正向道路上。
就這次補選來說,仍在虛弱中的國民黨再度出現逼宮內鬥、打韓罵江的聲音,藍營不是一言堂,批評聲自然有檢討之處,但改革並不是鬥爭,未來藍營必須走加法、而非減法的改革。除了討論反韓與否,「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的資料其實也顯示,多數中間選民並不滿意
蔡英文在促進經濟發展和處理民生問題的表現。而對中間選民來說,經濟發展、司法改革、教育政策才是依序最重要的國家議題。陷於黨內問題,或許才成真問題。
(本文刊登於109.08.18 中國時報時論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