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總統府,總統主持「三年有成 臺灣進步關鍵字」記者會。)
4年前的11月7日,
台灣及中國大陸在新加坡舉行歷史性的
兩岸領導人會晤。
馬英九總統與
習近平總書記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小時會談,卻是兩岸自1949年以來的最高領導人首次接觸,不僅是極具歷史意義的最大突破,更彰顯兩岸都有追求台海和平、共存共榮的共識。
為了避免過多聯想,也不讓台灣的在野黨有藉口反對,雙方不使用正式官銜,而以「先生」互稱,凸顯對等原則。「馬習會」雖沒有簽署任何文件或發表共同聲明,主要是針對推動
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交換意見,但已經有了不讓政治歧見限制台海往來的默契。
這項歷史性的兩岸高峰會受到各國歡迎與肯定,咸認對降低台海衝突、增進互信有極大助益,至少是有高度政治意涵的對話。
美國在台協會(AIT)前理事主席卜睿哲就說:「馬習會本身就是重大成就」;美國白宮及國務院也表達支持,更「鼓勵兩岸政府繼續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具有建設性的對話」。歐盟、日本及地主國新加坡也分別表示肯定與支持之意。
當然,既然台灣是民主社會,在野黨的態度就值得注意。
民進黨就痛批馬總統的政治動機可疑,不容即將卸任的國家領導人將台灣前途限縮在「一中框架」,明顯是為了拉抬
國民黨的選舉操作。當時的民進黨主席
蔡英文還表示,若當選總統,願意在「資訊公開透明、對等尊嚴、不涉政治前提」三原則下,與習近平會面。
眾所皆知,「馬習會」能順利舉行的關鍵密碼,就是「
九二共識」,其意義就是兩岸尊重、且不挑戰彼此對「一個中國」的立場及闡述。中共的「一中原則」其實很清楚,而國民黨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是從中華民國憲法衍生出來的論述,完全合乎憲法對兩岸定位之規範,更捍衛台灣處理兩岸關係的立場及尊嚴。
民進黨污衊國民黨兩岸立場的惡行斑斑可考,卻不思從前朝打下的根基找靈感,最後當然徒勞無功,甚至還陷台灣於危境而不自知。蔡英文口口聲聲表示願依循憲法及相關法律維持兩岸現狀,但從不敢公開表述兩岸定位,可見得她只希望坐享馬英九的和平紅利,卻不願付出。
「馬習會」雖因蔡英文上台而看似已被拋在一旁,但其歷史定位仍影響台海互動。兩位領導人深知,現階段的兩岸關係當然難擺脫政治歧見的牽絆,因此願意在「求同存異」的對等原則上,進行接觸與對話。更重要的是,這項原則其實也適用民進黨,只要蔡英文願意公開承諾接受「兩岸同屬中華民國」的兩岸定位,要與習近平進行高峰會,根本就不是問題。
其次,「馬習會」也彰顯台海兩岸,有共同以和平方式化解歧見的意願及期待。70年的分隔當然不可能一夜間就全然消除,尤其兩岸制度的差異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相融,有待更多交流來了解彼此、包容不同意見,也藉由往來增進互信基礎。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馬習會」讓中共當局清楚認識到台灣民眾對中華民國的情感及寄託,當然也不會接受被矮化的統一,唯有堅持以「一中各表」為基礎的「九二共識」,方能打開目前的兩岸僵局,否則台海難有寧日可言。
誠如馬總統重要兩岸智囊的亞太和平基金會前董事長趙春山所觀察:「兩岸目前最大的『共識』是缺乏互信」。中共認為民進黨仍想推動台獨,綠營則認為兩岸統一就是「大吃小」,台灣將失去現在所有的一切。然而,民進黨最大的戰略錯誤,就是以為不接觸就不會被併吞,不談判就不會被矮化。
恰恰相反,正因為蔡政府消極被動,反而失去兩岸話語權,導致台灣難有主導兩岸關係走向的能力。事實上,只要我方堅持中華民國立場,堅守平等互惠原則,怎知「小蝦米不能扳倒大鯨魚」?
民進黨不需聽到「九二共識」就急跳腳,若真有心化解兩岸敵意,何不真心誠意回到憲法,自己提出能與「九二共識」等量齊觀的兩岸新說帖,讓和平路線重新回到台海正軌,這才是國家之幸、人民之福。「馬習會」已點亮前方道路,就看蔡英文怎麼選擇了!
(本文刊載於108.11.09 大華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