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約2.8萬座橋樑,30年以上橋樑占總數約五成左右,但橋齡僅21年的南方澳跨港大橋橋體卻當場斷裂崩落入海,從18公尺高直墜漁船航道,造成傷亡。詳細原因仍在調查中,但截至目前各種評斷意見皆有,如米塔颱風側風力強大、鋼索風化生鏽、消波塊或油罐車超載運送等。目前交通部已成立責任事故調查小組,檢調單位現也立案調查,未來希望中央政府能不掩蓋真相,儘早公布調查結果讓社會大眾瞭解,而責任歸屬部分也需交代清楚。
近年來,極端氣候事件頻傳,部分橋樑當初設計時所設定的工程橋樑安全機制與安全係數或許都已不符合現況,且部分橋樑維護比較困難,像鋼拱上方等結構位置若過高,一般檢測技術可能無法確實檢測,因此,檢測技術上的盲點也應適當調整;此外,橋樑結構應足以緩解預料之外的衝擊,或抵銷不可預期之瑕疵所造成的強度衰減,而南方澳跨海大橋經由影像中檢視,可以發現竟無緩衝時間,而是直接整體結構失效。因此,未來橋樑檢測,應研擬符合現有環境之評測方案,以落實於未來全面橋樑大體檢。
另一方面,橋樑超載也是應重視問題之一。一般橋樑載重在設計時,都會先針對天然災害載重有所評估,再來就是納入人為載重部分。由此,交通部應重新檢視政府所核發貨車或遊覽車等大型運具於運輸過程中,是否有超過橋樑活載重的設計標準狀況,並考慮是否限制通行數量,畢竟短期的超載較不會對橋樑有即刻影響,但在長期超載狀況下可能會使其結構無法負荷而導致坍塌。
除施工過程中需有品質保障外,營運階段也是很重要,若輕忽營運時的維護,可能嚴重造成橋樑壽命銳減,因此,無論設計新穎或施工材料強韌橋樑,維護檢測都是很重要。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除職司政府採購、新建公共工程進度及品質管控業務外,應更整合全國民間工程團體,深入各地方瞭解公共工程使用現況,適時反映其危險性,才能保障公共安全。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於今年針對全台縣市政府的16,328座需維修橋樑進行評鑑,其中約2成3的橋樑還沒維修,等同約3,700多座橋樑仍待維修,但此次運研所之橋樑評鑑僅針對省公路及地方政府管轄道路,像港區內橋樑則未納入評鑑。經此事件後,希望各中央機關及地方政府能盡快針對全台各地區現有橋樑,依橋樑年齡、損壞狀態及交通負載量等,排定期程重新檢測,若檢測後無法即刻處理,即應先儘快補強,以免加重損壞;如有狀況危急橋樑,應立即拆除重新規劃設計施作,並亦應找出替代道路,方便民行。至於像台鐵及港務公司雖然自行維護管理,卻沒有列入管控之橋樑,亦應由上級機關列入查核,才不致沒有監督機制,而再次發生類似此次之憾事。
(本文已刊登於108.10.02中國時報時論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