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在西九龍高鐵站排隊退票的香港市民。)
武漢肺炎肆虐,防疫人人有責,海峽
兩岸官方更是責無旁貸。可惜的是,疫情的防治工作原本可以成為兩岸互相釋放善意的契機,卻演變成了突顯矛盾、升高敵意的破口,真是讓人覺得遺憾。回顧疫情發生之後的兩岸互動,我們不得不說,蔡政府想要藉疫情防治進行政治操作,缺乏必要的同理心,是事情越弄越擰的主因。
先是疫情升高後,行政院長
蘇貞昌立刻下令禁止
台灣生產的口罩出口到大陸。這項決策從台灣本身對防疫物資的需求來說,或許無可厚非,但是,在決策的說明上,卻顯現出對於大陸的防疫需求漠不關心,甚至有點落井下石的意味。這樣的態度,當然會引起對岸的反感。
蘇揆言詞流露敵意
其實,蘇院長只要在說明決策時,附帶講幾句關心大陸疫情的話,並且像
蔡英文總統後來的說法,表示願意在行有餘力的情況下,向大陸伸出援手,情況就會好得多。蘇院長言詞之間對於大陸方面所流露的敵意,免不了會增加兩岸合作對抗疫情的困難。
果不其然,在包機接武漢台胞回台的處置上,又橫生波折。這場波折的是是非非,各說各話,交相指責,如同羅生門般。不過,在細節理不清的狀況下,事情的輪廓還是清楚的。
因為不想和蔡政府直接官方接觸,所以,大陸方面透過
國民黨的大陸工作部門和台商組織作為一線渠道,安排大陸航空公司的飛機送人返台,海基會和陸委會被撇在二線。蔡政府不爽被撇在二線,所以,在搭乘名單和檢疫工作上找碴,抨擊大陸方面黑箱作業和檢疫工作不踏實。結果,一樁好事,又被搞爛了。
於此同時,我們看到,國際之間和台灣社會湧現了不少讓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呼聲,讓大陸方面對於兩岸合作防治疫情的戒心更高,態度更加保留。這恐怕不利於兩岸在防疫工作上的後續合作。
其實,2010年12月,兩岸雙方就已經簽署了《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其中,包括傳染病防治的合作。如果兩岸雙方依據協議好來好往,是足以發揮疫情防治的作用的。問題就在於蔡英文總統連任勝選之後的
兩岸關係比之前更加緊張,蘇貞昌院長又喜歡在兩岸關係火上加油地「衝衝衝」,惡性循環,伊於胡底?
我們一方面要呼籲海峽對岸,「非常情況,特殊處理」。除了充分提供台灣方面所需要的疫情信息之外,善用兩岸之間已經存在的複委託機制,做好共同防治疫情的工作,包括及早把有需要的台胞送回台灣。同時,不妨考慮仿照前例,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今年的世界衛生組織大會(WHA),展現防疫高於政治的情懷和氣度。
防疫高於政治氣度
另外一方面,我們也要奉勸蔡政府,多一點同理心,少一點政治操作。以疫情防治需求為名,搞妖魔化大陸形象和突顯主權意涵的動作,只會招來對岸更嚴峻的對待,讓兩岸關係雪上加霜,這對台灣又有什麼好處?
曾經有句話說:「一個苦難的中國,必無苟免的台灣」,面對病毒肆虐的神州大地,台灣人真應該多點同情心和同理心。有些人藉著疫情一心唱衰中國大陸,不過,我們相信,以海峽對岸的韌性,終將克服疫情。而克服疫情之後的中國大陸,可能迎來更上層樓的轉型,台灣又該如何因應這個可能的新形勢?
(本文刊載於2020年2月11日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