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報導,主計處準備專門為老年人編列一套消費者物價指數。這是一個非常正面的發展,可以讓大眾更了解老年人所面對的物價情況並採取相應的措施。
台灣的人口快速老化,根據國發會的估計,今年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將從去年的17.56%變成18.4%,共達427萬人,所以編製這個指數確有其重要性。
主計處既然有這樣的一個好構想,我們認為其範圍應該更擴大一點,索性定為編製「老年人生活指數」。生活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收入面,一是支出面;在支出面,老年人所面臨的負擔可以用老人消費者物價指數來著手,但是只考慮支出沒有考慮收入也會有問題,因為物價上漲與否與老年人收入是不是可以同步增加息息相關。如果可以超過物價上漲的幅度,他們的實質福利還是沒有受到影響,相反的則會影響到生活品質。
另外一個重要問題是,怎麼樣去處理住宅服務價格的估算?一般物價指數裡面有一個很大的項目是租金,大概占2成左右。然後主計處去調查各縣市的平均房租漲跌,並據以編製租金上漲指數。
但這會產生一個問題,就是有些老年人沒有自己的房子,實際上需要付租金,也有很多老年人有自己的房子,實際上不需要付出租金。如果政府把自用住宅的設算租金列出來,並用以估計物價上升率,對於有自用住宅的老人而言沒有太大的意義:等於是右手設算租金收入,左手設算租金支出。
所以在老年人消費者物價指數方面,我們建議要編兩套,一套適用於沒有自用住宅的老人;對這些老人而言,租金支出當然應該列為消費者物價的重要項目。對於有自用房子、不需要實際付出租金的老人,他所面臨居住類物價指數裡面的內容應當有其他的項目,例如房屋修繕費用。
不論有無自用住宅,老年人還面臨物價指數中一些共通的特性。例如醫療費用應該占有重要的比率;再例如許多老年人需要請人幫忙家務,或請人照顧,這些勞務費用也需要納入老年消費者物價指數。
在收入方面,如果可以一併編製指數,很重要的參考資料會是家庭收支調查報告,裡面有以個人為單位的所得收入者,可以展現65歲以上老人的收入型態。可以預見到的是,裡面可能有存款利息收入、購買股票的股息收入、購買基金的孳息收入、保險年金收入、來自政府的勞保年金收入,或者其他社會福利補助等。當然,地位較優渥的老人,也有可能得到投資不動產的租金收入等。總之可以根據家庭收支調查報告中個別所得收入者的收入型態,來設計編製老年人收入指數。
老年人物價指數也好,範圍更大一點的老年人收入指數也好,目前都只是構想,我們希望這個構想能早日實現,不過,在這裡我們可以大膽做一些預測,就是台灣許多老年人的生活其實是愈來愈面臨困難的。
對於沒有自有房屋的老年人而言,問題尤其嚴重。最近幾年
房價漲了很多、租金跟著漲,所以對他們而言,許多都面臨支出節節升高的壓力。對於有自有房屋的老年人而言,也許不需要擔心租金上漲的壓力,但是一樣要面對愈來愈高的房屋修繕費用、愈來愈高的勞務費用,以及愈來愈高的一般食品價格上漲。
收入方面,情況也不樂觀。最近十幾年以來利息都非常非常低,老年人的存款利息或者與其相關金融資產的孳息跟著走低,收入持續下降。各種社會保險年金,除非其支付是跟著物價指數而調整,實質購買率也會下降。
由此更看出編製老人生活指數的迫切性。我們希望主計處能盡快把編製的規畫公諸於世,並盡快實施。然後社會各界和政府相關單位,可以根據主計處所得到的統計結果來設計相應的措施,提升老人福利,幫助老年人度過難關。
(本文刊於2023年3月2日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