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War Ukraine。)
俄烏戰爭是近年來規模最大的戰爭,已經持續一年,雙方似乎都已筋疲力盡,但又不願鬆手,迄今仍未平息頗令人意外。
此次戰爭凸顯俄羅斯的無能,烏克蘭的韌性,西方國家的無力,以及全球經濟的脆弱。俄羅斯雖為軍事強國,但與烏克蘭交戰暴露諸多弱點,仍未取得絕對優勢;烏克蘭雖受重創,但仍強力抗衡。西方國家雖制裁俄羅斯,但各有盤算下步調不一,迄今俄羅斯仍未讓步。
俄烏戰爭雖然只局限在烏克蘭一隅,卻造成全面影響。俄烏兩國均為世界糧倉,俄羅斯更是世界油氣出口大國。戰爭爆發後全球農產品及油氣價格大漲,為了要確保國內供給,各國紛紛禁止農產品及民生物資出口,更推波助瀾使價格上漲。
上述禁止出口措施,連同
美國對中國大陸高科技產品出口禁令,也掀起全球貿易保護風潮;此種由「晶片到小麥」普遍性的限制出口措施,並不符合國際經貿規範,使得全球貿易秩序大亂。
俄烏戰爭爆發前全球
經濟成長已趨緩,並已發生通貨膨脹。俄烏戰爭使全球通膨更加嚴重,各國為抑制通膨而不斷升息,經濟成長也在下修,以鄰近戰區的歐盟受影響較大。歐盟也需提供烏克蘭軍事及經濟援助,接納烏克蘭難民,還要準備協助烏克蘭戰後重建的龐大經費,形成不小的財政壓力,更會影響歐盟未來經濟成長。
中國大陸立場傾向俄羅斯,不但從未公開譴責俄羅斯,甚至還增加對俄國採購,兩國關係反而更為緊密,促使美歐加強對俄羅斯及中國的圍堵,地緣政治的對抗更加白熱化,也為
兩岸關係增添了風險。
台灣則在俄烏戰爭後不久,即加入抵制俄羅斯的行列,而被俄羅斯列入不友善國家名單;不過一些國家並沒有明確選邊站,使得全球合縱連橫的情勢更為複雜。
俄羅斯在全球供應鏈角色有限,被制裁下的「去俄羅斯化」對全球供應鏈影響不大。但在近日中國外交最高官員王毅訪俄,更加強化兩國同盟關係,使得美國體認必須加速與中國脫鉤,並結合信賴伙伴,建構安全且有韌性的供應鏈。
俄烏兩國並非台灣糧食及油氣主要供應國,台灣與其經貿連結不深,但台灣也被俄烏戰爭波及,未來台灣更要因應俄烏戰爭延續的影響。目前全球通貨膨脹雖略有舒緩,但已進入高物價時代,農產品及民生物資大多仰賴進口的台灣,除了平穩物價外,也要避免通膨引起所得重分配而惡化的現象。
俄烏戰爭延宕下,全球經濟前景堪憂,在消費力道趨緩下,整體大環境並不利於台灣。事實上,台灣出口由去年九月到今年一月,已經連續五個月負成長,也使得去年第四季經濟,自二○一六年第一季以來首次出現負成長;未來如何提振出口回復成長,為新內閣的重要挑戰。
(本文刊於2023年3月2日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