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馬英九總統今年以「以民主為傲、以
台灣為榮」為題發表國慶談話,深獲國人肯定與支持。國慶講話內容著重在激勵民心士氣,鼓勵國人能以國家的發展成就為榮。
在內政方面,馬總統以「經濟回溫、民主鞏固、多元社會」來說明政府施政方向與成果。在對外關係上,則強調我國的區域責任、國際空間的拓展以及
兩岸關係的進步,並呼籲國人縱使面對許多內外挑戰,皆能昂首挺胸、攜手共度難關。
然而,今年的國慶談話亦引發意外插曲,那就是大陸國台辦對馬總統支持香港爭取真普選運動感覺刺耳,甚至以「台灣不該說三道四」一詞表達立場;一些大陸學者也解讀為是馬總統對
習近平日前有關「一國兩制」談話的回應、甚至認為是流於情緒性的發言。
關注
兩岸關係發展的國人無不憂心,雙方針鋒相對的發言,是否會為日益步上常軌的兩岸關係帶來負面影響。
大陸反應不符期待
從大陸國台辦的發言來看,其實暴露了大陸當局的高度戒心,不希望台灣與香港的民主運動聯手,避免對大陸內部造成骨牌效應。其次,大陸學者的說法則凸顯大陸學界不明瞭馬總統的戰略高度,故只能以大陸官方立場解讀馬總統的談話。
更重要的是,中共當局應了解,大陸處理香港政治改革的強硬態度,絕對會為兩岸關係帶來更多的負面變數,中共當謹慎為之。
三角度解讀馬總統談話
大陸應從三個不同角度解析馬總統的國慶談話:
一、馬英九先生是以中華民國總統的身份為香港的政治發展發聲,他是代表全體中華民國國民對香港事務表達意見。因此,大陸當局否認他的談話,就是否認他代表台灣人民的身份,否認這些年兩岸的努力成果,這對兩岸的未來發展必將產生不良後果,因為當中共把致力於推進兩岸關係的馬總統推向對立面,就等於選擇關上兩岸和平發展的機遇之窗。
既然大陸當局接受「
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架構,就必須承認在台灣的中國人當然有權對香港的發展表達關心與支持,而非一味地否定,因為香港的穩定與繁榮對台海三地的合作都有正面助益。
二、馬總統是站在維護兩岸和平發展、共謀互利互惠的雙贏基礎發表看法。兩岸雖然尚未觸及敏感的政治議題,然密切的經貿交流與人員往來,早已對兩岸政治生態形成質的轉變,雙方主政者皆不可能忽略追求兩岸和平共存的廣大民意而恣意妄為。
台灣從未迴避兩岸的政治對話,但在民主政治之下,馬總統堅持要在「對等、尊嚴」的原則下進行,畢竟馬政府必須向全體國民負責及接受國會監督,故大陸應深入體會馬總統國慶談話的深切意涵,從而推動利於兩岸互信互利的對台政策。
三、最重要的一點,馬總統是以促進中華民族復興的高度發表國慶談話,認為民主政治是實踐「中國夢」的必經途徑,也才會對大陸及香港的政治發展提出期許與建言,這些絕非情緒性發言。
兩岸三地都是炎黃子孫,流著共同的血液、使用共通的文字及語言,縱使彼此的政經發展各有差異,但人民追求嚮往民主法治的心卻是不分軒輊的。因此,馬總統堅信,既然民主政治得以在台灣生根茁壯,當然也可以適用在大陸及香港。
結語
中共當局不需懷疑馬總統的中國心及民族情,更不需質疑台灣人民支持大陸及香港同胞追求民主及法治社會的信念,因為這是出於同胞之愛。要早日解決目前香港的群眾示威問題,中共何不以更高視野維持鄧小平「港人高度自治、五十年不變」的承諾來回應香港人民的要求,也藉此機會展現實現「中國夢」的決心。
台灣及大陸這幾年的往來日益頻繁,即使雙方有改善關係的高度共識,亦不可免地面臨有緊張亦有鬆弛的局面,因為這是任何雙邊關係的常態。
在一甲子的漫長歲月裡,兩岸好不容易從過去的「熱戰」走到今日交流階段,這是何等得來不易的成果,彼此應更加珍惜。更重要的是,兩岸主政者及人民也體認到,過去因意識型態的爭戰而兵戎相見,最終導致兩岸的分裂及對峙,付出的代價太大了,爾今唯有繼續交流往來降低敵意、進而化干戈為玉帛,才符合中華民族復興的真正意義。
馬總統的國慶談話對台灣有期許、對大陸有期待,更對兩岸的未來有夢想,希望大陸方面能保持平常心看待,無須做過多聯想。
(本文刊載於2014.11.11台胞好康月刊「11月號」)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