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flickr,作者:DonkeyHotey,CC BY-SA 2.0。)
白宮的橢圓形辦公室(Oval Office),將再次迎來唐納•
川普(Donald John Trump)的回歸,總統辦公室的堅毅桌(Resolute desk)上,已經擺著許多棘手的國內外紛爭議題。這次舉世矚目的
美國總統選舉,美國的國內民眾,對於美式民主、就業經濟、墮胎與移民等特定議題,顯示出更加深度地分裂;而長期作為全球超級強國的美國,也正面臨著國際地緣政治、軍事實力、科技創新、金融地位的多方面挑戰。
美國的國內問題是這次選戰兩黨的核心戰場,美式民主、經濟就業、墮胎權利、移民問題這四個國內主要議題,川普和賀錦麗的支持者分別展示近乎兩極化的價值差異,許多美國民眾甚至擔心美國的民主發展。
川普可能積極解決國內經濟就業問題
未來四年,相較於難以調和的意識認同問題,川普最可能積極解決的便是國內的經濟就業問題,這也符合他在對選民在經濟上的承諾。新一波貿易關稅、技術限制、產業轉移的法律法規或許很快就在堅毅桌上簽署,將再次影響目前世界產業分工格局,加速生產製造回流,以及形成高科技強權和限制自由貿易。
川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國家戰略,短期必將衝擊
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和國際貿易,政府應協助企業的財稅調節和市場轉移拓展,主動積極加入區域性的貿易組織;並儘快制定長期的發展戰略和新產業規劃定位,基於台灣醫藥優勢與外貿經驗,重視生物醫藥新科技與平台型貿易經濟,完善再生醫療法案細則,成立國家生物醫藥研發基金,以及推進區塊鏈虛擬貨幣與跨境貿易的數位智慧基礎建設,再創台灣新興產業發展的機會。
美國的國際問題在這次的選戰中,並未引發美國選民高度的重視關注。這也讓兩黨在選戰的中後期,都刻意地降低對國際議題討論的熱度。美國民眾在烏俄軍事衝突、中東以伊戰爭、北約軍事同盟議題上,不再認為美國應該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而是期待新任總統能減少地緣衝突的經費開支,轉而解決國內經濟民生和醫療保險問題。
將國際政治關係視為財政提款機
川普也儼然將國際政治關係視為財政提款機,甚至在選戰後期提出的「保護費」說法,震驚台灣社會與政界,而在最後的選前之夜,川普也提將以貿易關稅、政治手段來解決美中經濟逆差問題。
台灣有許多政治家與學界,期待川普再次上台後,在美中議題上展現強勢作風和手段,由美國來主導
兩岸安全平衡。然而,在國際政治越趨複雜與相互制衡的當下,川普未必能在國際政治上暢所欲為,但他的商人邏輯,極大概率會把國內經濟問題轉化成國際政治問題,國際政治情勢看成做商業交易。當下,台灣也如美國社會面臨相同的經濟就業壓力、
貧富差距擴大、高
房價、高物價的通膨問題,台灣民眾要區域穩定的安全,當然也需要經濟發展的安全。
這次選舉的結果再次讓世界知道,美國國內存在著兩類價值觀截然不同的美國民眾,傳統上民主和共和兩黨的支持票倉壁壘分明,選票分別集中在海岸線與內陸的優勢支持州。
史上關注度最高的美國總統選舉
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的關注度可能再次創下美國歷史紀錄,而從參與選民畫像與投票結果分析,首次投票年輕人與議題相關群體的投票率大幅地增加,傳統上黨派、州界、經濟的價值觀爭論,疊加上更複雜的年齡、種族、宗教、收入、性別等議題標籤,國內支持者呈現更為分散的趨勢,搖擺州數量會增加,川普和共和黨未來的4年,將著重解決國內內政問題。
台灣未來的發展,深度依賴穩定的世界政治情勢與和平的海峽
兩岸關係。國際政治上,世界正向強人政治、多極化發展。川普的強人角色與讓美國再次偉大戰略,其實是美國在國際政治與全球經濟上收縮的國家戰略,最大化自身國家利益,並減低對外部事務投入。台灣的未來不能孤注一擲,需要台灣民眾有共識和朝野黨派團結,主動開展多邊合作關係,積極融入世界社會中。
(本文曾刊登於113.11.08風傳媒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