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總統府高掛「台灣加入聯合國」,外界解讀這是「去中華民國化」的國慶。其實扁政府執政七年多來的紀錄已顯示,「中華民國」四個字只是為阿扁的政權需要與政治利益服務的工具,從來就不是阿扁心中具有莊嚴神聖意義的國號!
阿扁操弄「中華民國」做為政治工具的規律有二:第一,選前將中華民國與台灣做無情的切割,選後又說中華民國與台灣合而為一;第二,政權出現危機時,將中華民國棄如敝屣,向獨派交心;想與北京握手談和時,中華民國又變成朝野最大的共識(扁宋會)。他可以帶頭高喊「中華民國萬歲」,也可以嘲弄「中華民國是什麼碗糕」。
今年國慶,距明年總統大選投票日不到半年,依照扁式規律,台灣入聯公投必然取代中華民國成為主軸。入聯公投可激發台灣人的悲情意識,可有效動員反中的族群選擇,可把選戰從民生經濟議題拉高到國家認同的議題,是阿扁心目中的勝選法寶,非玩不可。
公投如果繼續玩到明年三月,美國與中國極有可能聯手懲罰台灣,屆時恐怕造成對台灣更深的傷害。既使如此,阿扁也不在乎,因為正好可以成為反抗強權打壓的台灣悲情英雄。至少在綠營中,阿扁有了歷史定位。到明年三月以前,可以預見「台灣入聯公投」將成為綠營選戰主軸,「中華民國」這四個字又將從阿扁與民進黨的字典中暫時消失。
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前院長奈伊曾指出,區分好領導與壞領導的最重要差別,在於領袖的動機是基於大我的整體利益,還是小我的個別利益。扁式風格明顯不屬於前者。當「中華民國」遇上「中華民國總統」,七年來始終難脫被「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工具宿命,這不知是中華民國的悲哀?還是台灣人民的悲哀?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
(本文刊登於96年10月10日聯合報民意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