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立法院最為民眾所詬病之處,除了嚴重的藍綠對抗外,主要就是在於黨團協商的密室政治、立委個人的行為操守、以及不當的政商關係與利益輸送等這幾個層面。但是這些國會最亟待改革之處,在此次內規的修改中,似乎並沒有做出太大的更動。
自二○○二年黨團協商制度正式法制化之後,其不僅已架空了委員會,使立法院議事運作淪為更加不透明的「黑箱交易」,並且常成為少數立委要脅、分贓,遂行個人利益交換的主要場所。此次為了因應席次減半,朝野協商更將黨團門檻下降為三人,但並未配套式的改革黨團協商機制(例如可考慮修改「共識決」方式以防止少數綁架、縮短四個月的協商期、應有正式的會議紀錄、不可推翻委員會的決議等)。我們期盼立法院應積極改革黨團協商制度,否則未來新國會的議事運作恐怕仍是烏雲罩頂,不見陽光。
而在未來新國會中,由於席次減半,個別立委影響力也相對膨脹,其行為操守、議事表現也就更應該接受選民檢驗。基於民眾「知的權利」,未來立法院應主動、定期的公布立法委員的各項問政資訊。例如立委參加委員會及院會的出席紀錄應刊載於議事記錄並上網公布,立法委員的各種表決記錄、兼職狀況、政治獻金(包括企業「贊助」項目)、助理名單、遊說記錄(自《遊說法》生效、施行後)等,亦應主動上網公布,以接受民眾及媒體檢驗。
此外在未來的新國會中,立法院應貫徹執行「利益迴避」原則。除了如前述立委問政資訊應公開、透明以接受檢驗外,立法院亦應主動修改《立法委員行為法》,加強倫理規範與違紀懲戒;各黨團對於所屬委員參加各委員會之名單及召委人選更應嚴格把關。如有委員嚴重違反「利益迴避」原則,黨團亦應受到停權等連坐處分。
立法院是各種政治、經濟利益之權威性分配的主要場域。隨著選舉制度的全面翻新,未來的第七屆國會也將會有全新的面貌。但這全新面貌的國會究竟是會「向上提升」抑或是繼續「向下沉淪」,一套新的公開且透明遊戲規則之修訂,應是其中最基本的要件。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
【2007-12-03/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