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的次級房貸危機,一直到今年的二房危機、雷曼兄弟倒閉,乃至於冰島金融體系崩毀等等,接二連三的金融事件,讓人眼花撩亂。儘管隨著美國政府接管二房以及7000億美元紓困案之通過,使得危機稍有平息;然而,一波波劇烈的金融海嘯,已經嚴重衝擊世界各國的金融市場。
政府干預V.S.市場機制
面對全球股災持續延燒,各國政府均嚴正以待;截至今日,已有7個國家暫停交易。而在台灣,正當民間沸沸揚揚要求政府拿出具體措施之際,行政院召集財經部會首長,避免完全干預市場運作的前提下,初步決定不休市;並決議自10月13日起至10月24日止,股市跌幅限制由現行7%縮小為3.5%,漲幅維持7%不變;同時,全面禁止借券及融券放空的措施,則由10月14日展延至12月31日。
此舉看在自由主義經濟學家眼中,莫不認為又犯了「干預市場」的大忌。該派人士堅信價格機能是「一隻看不見的手」,牽引著市場達到對社會最有利的結果。不過,綜觀歷史上幾次嚴重的經濟危機(如30年代美國經濟大恐慌及90年代歐洲、墨西哥、及東南亞金融危機等)可發現,市場經常會失靈,使得政府總是要干預。換句話說,當市場的表現不佳時,政府就應採取必要手段,避免造成危機的進一步惡化。
避免崩盤,已無從選擇?
金融危機的發生,除了金融機構自身體質的不健全外,市場上悲觀的氣氛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針對股市跌幅減半及禁放空延長的措施,是否為明智之舉?筆者認為,限縮國內股市跌幅的用意,並非只是遞延賣壓的時間點,維持股票市場的價位;其根本目的,是在避免大眾對於股票市場的信心崩盤,也防止彼此經濟信心的瓦解。而禁放空延長的措施,更能降低市場投機者投機性炒作的誘因,防止跌幅的加深。同時,政府在危機發生時的干預措施,亦必須考慮維持某種程度的社會正義,避免中產階級的生活陷入困境。換言之,政府應阻止經濟崩盤,並顧及廣大中產階級的信心。
因此,由以上論點來看,目前我國政府干預股市的措施,實在為非常時期之非常手段。誠如諸多評論所議,跌幅的縮限及禁放空的延長,或許使短期無法消化累積的賣壓,導致市場買盤不願進場。然而,此舉卻有向社會宣示政府存在長期對抗危機的決心;不但避免台股成為外資的提款機,也防止中產階級因投資機構的套利行為而受創。當然,政府短期的干預只是階段性的任務,目的是在導正市場機能的運作。畢竟,資本主義自利行為的背後須有健全的制度來支撐,否則單靠市場的力量,無法臻致完美的境界。經歷這次「百年來僅見」的金融危機,迫使了美國政府放棄堅信不移的市場機制,重新檢討政府的角色。台灣目前除須以短期的市場干預減輕危機的傷害,更應以美國為殷鑑,設法打造更為健全的市場,才能令市場機制的美麗境界得以達成。
(本文已刊登於10/24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