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環境污染及有害污染物質的研究監測,過去比較偏重於生產製造等工業層面以及農業用藥所產生者,但對於醫療藥劑及家戶個人醫藥的廢棄與處理則較乏顧及。近年先進國家開始重視醫療藥劑及個人醫護用品(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 ,PPCPs)的污染與影響。另一方面,也是拜檢測科學與精密儀器的進步,許多過去無法檢測的成分及極微濃度,都已經可以有效分析。是以國內對於藥劑殘量流布於環境介質的問題,也應該積極面對,才可防杜可能的環境生態與健康風險。
根據國外的調查研究報告,包括抗生素、雌激素、消炎药、消毒劑、顯影劑、美容化妝品…等與醫療相關的藥品及護理用品,已經廣泛存在於環境介質,這些物質統稱為新興污染物(emerging contaminants)。其中在環境中難以分解者,稱之為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對於生物內分泌系統有干擾性質者稱為環境干擾素EDCs(environmental disruptor compounds)。目前在地面水、地下水與土壤等環境介質中,PPCPs被檢測出的頻率極高。
由於已商品化的合成化學物質有十萬種以上,每年還以二千種增加中,許多成分廣泛用於生活用品與醫藥中,龐雜的品系與特性對於生物與環境的影響,長期以來缺乏系統性的研究觀察。目前美國EPA正有計畫的逐步進行篩檢及其危害性評估,以期確保環境生態的安全。針對糞便與生活污水排放,可能是PPCPs等物質流布環境的主要源頭,相關的調查研究也正加速進行中。
我國實施健保制度以來,國人有極高的看診拿藥比例,而根據調查,至少有40%的藥劑並未服用而廢棄,至於排泄物中的藥物殘量或代謝衍生物,有超過一百種以上已在污水中被鑑定出,污水處理廠流程尚無針對PPCP或新興污染物處理而設計的單元;污水與污泥因農業使用用途,而使PPCPs進入水體與土壤。所以這類醫藥殘量引起的環境污染,是我們必須正視的問題。調查研究顯示醫藥製品確實存在於環境水體與介質,至於是否造成生態危害與健康疑慮,則需要更大量的監測與調查研究。
簡言之,對於未服用的醫藥製品棄置事宜如何規範?醫療院所處理過期醫藥製品流程?主管機關應該迅速制訂規範,以免這類新興污染物大量流布積存於環境中;而相關的廢棄物處理廠、焚化廠、掩埋場及污水處理廠,也必須要對這類具有環境生態及健康疑慮的成分,進行分析檢測與追蹤,並研發足以及時有效處理或降解的技術,以確保不會造成環境影響與健康傷害。